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戲劇] 北藝戲劇_北藝炎選-A_佰拾壹級 導演四 期末呈現

 北藝戲劇_北藝炎選-A_佰拾壹級 導演四 期末呈現

🎭 四部演出小評:《瞎拼,幹》《椅子》《姊姊的守護者》《行車紀錄》

《瞎拼,幹》(Shopping and F**ing*)

這齣戲是那種「在藝術節裡會很吃香」的作品。科技層面有多媒體打底,議題上碰觸性騷擾、嗑藥、階級抗衡,內容還帶著生活焦慮與職場荒謬,再加上敘事碎裂跳躍——評審會喜歡,劇評也會很好寫。

但吃香,不代表好賣。對我來說,這些角色的處境太孤立了。我很難理解為什麼我要關心一個買春一次五十英鎊的嗑藥三人組,是因為其中有人在戒毒?有人想幹翻世界?還是有人在電視圈掙扎求存?這些痛苦的處境,對我來說缺乏進入的角度。

後來查到這劇本是1996年的,講的是消費主義。這位劇作家之後也寫了《游泳池沒水》《憨第德》,以這樣的歷程來看,導演這次的呈現確實有新意——雖然我嫌投影幕太小、角色不夠明確、人物關係混沌,但若對標《游泳池沒水》的調性與結構,這樣的導法其實是有新意的。


《椅子》

這部作品,友人極為讚賞,他認為劇中兩位角色在回顧一生。而我則覺得,他們其實是在虛構生活、憑空建構過去,用想像來填補現在的空白。

直到那位「前女友」角色的出現,我才開始覺得有趣。我突然想到《春醒》裡那個男主角看著女主角和男配的互動,卻無能為力,只因記憶已被重寫,對方也早已在另一段認知中獲得快樂。這讓我意識到:也許這場戲不是回憶,而是改寫,是幻想成為真實。

這一點,也解釋了我原本對「為什麼這兩位老人動作這麼矯健」的不解。友人說,那盞燈早就暗示了這是「記憶劇場」——我當下沒注意,但確實在散場時聽到觀眾在抱怨燈太刺眼,或許就是那一盞。


《姊姊的守護者》

這部戲我其實有點陌生地熟悉。2017年曾看過洪千涵在文山劇場導的《死死免了米》,查了評論才發現,當年的後段劇情我完全沒留下印象,只記得現在這段曾出現過。

這次的演出敘事清楚,節奏穩,情感也不過分渲染,是比較克制的處理。但我對一個細節有些疑問:劇中妹妹說阿嬤「插了管」,但阿嬤說話口齒清晰,聲音自然,不像是插氣管或鼻胃管的狀態。比較像是用胃造口管來處理進食。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對語言精確度的在意——這樣的用詞會影響觀眾對角色醫療狀況的理解。或許是導演沒調整劇本,也可能是原劇作家用詞本就模糊。


《行車紀錄》(How I Learned to Drive

這齣戲的文本讓我有些猶疑。一開始我搞不清楚它的年代,只覺得像是某種「上個世紀的淑女守則」,語氣聽起來像女子努力向上的舊時代。沒想到它其實是1997年發表的劇本,還拿了普立茲戲劇獎,故事設定在1970年代的美國性解放高峰期。

這讓我重新理解那種「可以談性,卻無法談創傷」的時代感。角色們談性、開玩笑、表面上自由了,但真正的傷害其實正悄悄發生、無人能辨。只是這次的演出只演出片段,節奏上還沒進入文本的核心,那些真正刺痛人的部分也還沒浮現出來。對我而言,這齣戲還沒開始發力,我只聞到它的氣味,還沒嚐到真正的餘韻。

=> 以上 with ChatGPT

四場演出, 分別是: [瞎拼, 幹][椅子][姊姊的守護者][行車紀錄].

簡單說, [瞎拼, 幹], 滿適合台北藝術節的, [椅子], 友人讚美, 覺得兩者在回顧他們的人生. [姊姊的守護者], 2017, 我看過洪千涵導的[死死免了米]. [行車紀錄], 這個文本意境有點太高, 我覺得有點像是上個世紀的淑女指南.

[瞎拼, 幹], 我覺得, 這個作品, 這種呈現, 在XX藝術節裡面很吃香. 科技方面有多媒體打底, 話題方面, 有著性騷擾, 有著嗑藥, 有著階級抗衡. 生活上的不順, 工作中的勉強. 本身的敘事又有些點跳. 怎麼看都覺得, 這是個評審們會很喜歡的本, 也是個劇評們會很好寫的本. 但吃香, 不見得好賣. 對我而言, 他描述的事件, 過於孤立. 為什麼我要去看一個買春一次五十英鎊的嗑藥三人組故事? 因為有人在戒毒?! 因為有人想幹翻全世界? 因為有人努力想要在電視圈找到一份工作?!

就查詢後得知, 這是個發表於1996年的劇本, 劇本在講所謂的消費主義. 劇作家1996年寫Shopping and Fucking, 2006寫pool (no water) 游泳池沒水, 2013寫Candide 憨第德. 就這樣的歷程而言, 導演能想到用這樣的形式去導, 算是滿厲害的. (我其實有點嫌棄投影幕太小, 腳色不明確, 相對關係很奇怪, 但如果是以游泳池沒水來思考的話, 這樣的導法, 有點特別)

[椅子], 友人很稱讚, 他覺得這個演出很有意思. 我倒是覺得還好. 我們兩個的差別, 在於他認為劇中兩個人在回想著他們的一生. 而我的想法, 卻是兩個老人, 在憑空想像, 打發時間. 直到前女友的到來, 我才開始覺得有意思. 我有點想到[春醒], 男主看著女主跟男配的狀況時, 他其實有點只能默默地看著, 畢竟, 記憶被改寫了, 而當下的女主, 覺得那才是正確且快樂的. 這兩種觀點的不同, 其實解決了我大部分最難以理解的狀況, 劇中的老人, 過於年輕有活力了, 他們的身手之矯健, 真的不輸於年輕人. 友人是說, 那是因為他們在回憶他們年輕時, 說演出中的那盞燈, 就很明示了. (老實說, 我沒注意到那盞燈, 但是散場後, 我有聽到有觀眾在抱怨某盞燈, 說一直照著他)

[姊姊的守護者], 2017我看過洪千涵在文山劇場導的[死死免了米], 看了某篇評論, 恩, 我對那部僅存的印象, 就只有現在眼前所上演的部分, 後續三女的狀態, 我真的一點印象都沒有了. 那篇評論寫著, 最後終究有人死去, 有人離去, 有人繼承了一切. 回頭來說眼前這場演出, 敘事清楚, 不過對於插管, 這我倒有些意見, 我會覺得她是用胃造口管, 而非鼻胃管, 因為她話語聽起來是自然的, 沒有帶有鼻音, 而且, 感覺應該只是為了處理進食. 使用[插管]這個名詞, 怎麼想都怪. 不過, 我是懷疑這是劇作家的問題啦. 

[行車紀錄], 這部, 關於劇本, 我有點不太行欸, 主要是我分不清楚她的年代, 感覺像是上個時代的淑女守則, 那個剛經歷過性解放嬉皮的年代, 聽起來, 就是女子想要好好向上的風格?! 結果他是1997年發表, 隔年得到普立茲戲劇獎, 在ME TOO前, 開始討論這類似主題的作品. 而故事的確是設定在七零年代, 美國性解放運動高峰期. 所以, 只能說, 應該是因為劇本只演前面, 這個劇本的精華, 我還沒能品嘗到. 能查覺到這個劇本想說些甚麼, 可是在那個年代, 這些習以為常的觀念, 要怎麼樣能被可接受的改變, 我覺得這得要經過鋪陳跟描述. 在這簡短的篇幅裡, 我還沒抓到那個背景年代的常理是甚麼.

【演出場次】2025/06/15(日)14:30 & 19:30

【演出時長】100分鐘. 每半場約四十分鐘, 中場休息十五分鐘.

【演出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舞蹈大樓 T2103 姚一葦劇場

【製作團隊】

指導老師|許哲彬

製作舞監|陳嘉駿、楊尚文

A cast執行舞監|邵莉喬

A cast燈光技術統籌|李侑芯、傅敏熏

舞臺技術統籌|許柏羿

行政統籌|李庭華

行政執行|李 恆

平面設計|李 恆

﹉﹉﹉﹉﹉﹉﹉﹉﹉﹉﹉﹉﹉﹉﹉﹉﹉﹉﹉﹉﹉﹉﹉﹉﹉﹉﹉﹉

*所有劇本皆為片段演出

【A cast】

A-1

(06/13(五)19:30、06/15(日)14:30)

《瞎拼,幹》

劇 作 家|Mark Ravenhill

導 演|楊尚文

舞臺設計|倪承濬

燈光設計|李侑芯

服裝設計|劉咨妏

音樂與影像設計|陳道宸

戲劇構作|陳盈盈

技術設計|陳竑廷

演 員|鐘政衛、江建延、張芳榕、鄭企洋、陳坤澄

《椅子》

劇 作 家|Eugene Ionesco

劇本翻譯|余昱成、梁欣然

導 演|江璪茹

舞臺設計|羅時安

燈光設計|傅敏熏

服裝設計|彭順和

技術設計|史維祥

演 員|余昱成、梁欣然

特別感謝|袁碩謙、陳思涵、海鷗服裝助理、夙羽粉絲團、沈辰祐、史維祥

A-2

(06/14(六)19:30、06/15(日)19:30)

《姊姊的守護者》

劇 作 家|陳巧蓉

導 演|李庭華

舞臺設計|蔡承澔

燈光設計|黃鈉琪

服裝設計|許慈惠

音樂設計|陳蝶兮、王柔茜

演 員|張莘培、任倪均、陳羿臻、莊子恩

《行車紀錄》

劇 作 家|Paula Vogel

導 演|李 恆

舞臺設計|陳郁棻

燈光設計|李兆玄

服裝設計|鄭詩韻

音樂設計|黃楷雯

技術設計|陳竑廷

演 員|陳宥瑄、陳虹伊、張唯鈺、傅政錡、蔡庭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