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_朱詠仙_北藝大劇藝創所佰八期末讀劇會_非應屆畢業青年就業輔導
(這篇會重寫, 這樣子寫法, 我很不喜歡)
身為ㄧ個對[雜貨店]有一定了解的人, 這部我不行.
劇作家可能取樣自[迪化街], 但導演採用的影像, 算是傳統的[雜貨店].
從照片裡, 可以大致看到粽葉, 乾豆皮, 架上的, 應該是工研醋還有醬油, 冰箱裡放著飲料, 依照這家店的風格, 有機率會放蝦米之類的東西. 冰箱旁邊是雞蛋區. 櫃檯區前後, 應該是散秤的五穀雜糧.
的確, 那一波, 因為便利商店, 大賣場盛行, 倒了不少店家; 但, 如果地不是自己的, 那就不可能把房子整理好, 再租出去. 因為, 租金是房東收的, 二房東, 沒有比較好做. 說轉型做餐飲店, 還比較可能.
劇中的ㄧ大轉折是[地震], 以雜貨店而言, 倒下的米或油, 威力比較強; 最容易傷到人的, 應該是架子. 但, 很殘忍, 那些東西搬起來就好了, 說因為地震要搞到全店重新裝潢, 我不太能理解. 而且店主找的是水電, 我真的三條斜線.
地震後, 雜貨店的損壞該如何處理, 能退的退, 不能退的丟垃圾. 準備進貨來補足. 最慘的狀況是火災, 那才需要像劇中所描述的大整修. 而明顯的, 劇中並沒有火災. 那? 假設地震把地下室的入口破壞? 那就修吧, 怎麼會找水電呢?!
劇中設定, 店長本來在玩音樂, 繼承家業, 可是常常不在店裡? 請了一個送貨的; 一個學弟新手?? 整天在想店裡要重新裝潢, 從老式的結構用到比較容易讓人親近的, 可以跟便利商店競爭. 兩個不知道是否工讀生? 管櫃臺的? 然後後來沒做?
以這種規模的店家, 坐鎮櫃檯的, 一定是老闆, 絕對不可能讓新人待著; 新人熟悉環境沒多久, 就會送出送貨了, 待在店裡的, 多半都會習慣留小姐. 是有可能新人是倉管, 但是讓他可以算錢?! 這整個不合理.
劇作家, 應該是直接拿便利商店的經驗來用, 傳統雜貨店, 店主基本上都得坐鎮在店裡, [收銀機]算是重點中的重點. 請男的多半是讓他們出去送貨, 單純倉管, 機率少之又少.
一個甚麼都不會做的人, 劇作家寫說, 他對這家店的感情非常深?! 為了這家店斷手, 然後還希望店主不要把這家店關掉?! 這劇情還真天方夜譚.
我真的聽不出來, 這些員工, 跟這家店的感情連結. 可能新店員喜歡二代店長; 但每個店員, 是在這家店做多久?! 這家店的生意到底如何?
一家店要收, 最不捨的ㄧ定是店長. 店員們的情感, 我真的聽不出來, 連她們做多久我都不知道, 有人可能從小做到老, 做了三十幾年?! 一個新人, 滿口重新裝潢, 然後又沒打算拿錢出來投資?! 這些店員的情感糾葛, 好像跟這家店沒有關係, 那何不把這家雜貨店給架空呢? 就讓他們是下班後的閒聊, 搞不好劇情還會有趣一點.
就我而言, 這是一個兩大主軸, 都寫得很爛的劇本. 因為她沒能呈現出時間的累積, 情感, 是要靠時間堆積出來的. 二代店長做了多久? AB女做了多久? 負責些甚麼? 新人做了多久, 為何他堅持要留住這家店. 這些背景, 我一無所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