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拖了一個月, 才讓疫苗可以進口, 草菅人命].
這個, 毫無置疑是[假新聞].
但是, 如果它改成.
[政府多拖了十天, 才讓疫苗可以進口, 草菅人命].
這倒不見的是[假新聞].
這樣說好了, 合理的時間事由必須被考慮進去, 而非一昧講就[聳動性].
比方說, 我如果這樣子寫, [BNT要拖兩個月才願意提供台灣疫苗, 草菅人命].
這樣子, 絕對是[假新聞].
討論事情, 不能礙於事實.
必須得要先說明, 能, 而後沒有, 這樣子才能推出後續的事項.
如果, 一昧的要求無視, 那麼就只是小孩子的耍任性, 巨嬰體系.
而那種體系, 是得要被教導的, 或著, 是會自動無視.
起碼, 我很忌諱能者多勞, 因為比較好叫.
會吵的小孩, 惹不起, 我避開總成吧.
突然想到, 質詢的時候, 冷眼: 你拿假新聞來問我?!
那畫面應該很有趣.
列的標準也很單純, 假新聞, 猜測性新聞, 新聞.
初始發想是有趣的, 但實際執行問題一定很多, 而且, 制度本身會害死自己.
很多新聞, 其真實性很難確認, 但硬要寫成[假新聞], 是很容易的, 因為太難查證, 查證後, 可能會有問題.
[大阪機場]事件, 害死一個外交官, 而那當下, 卻查證不出來真偽, 而背書者眾多. 如果為了每一個路人編造的故事, 都要耗費時間回復, 那真得很不可能, 本益比太低.
這時候, 就真的會覺得中國很方便, 殺光了就算了, 或者全砍了, 然後直接查水表, 寒蟬效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