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三顆的北斗七星劇團_去他媽的讀劇節
這次的「去他媽的讀劇節」有兩部——杜瑋哲的《公雞夫人大樂隊同名專輯》與蕭均卉的《遺夢 Who’s dreaming》。前者以歌曲結構串起兩個平行時空,一邊是三位二十六歲男子在咖啡廳閒聊,一邊是三位「烤雞人」在世界遊走;後者則以清醒夢為骨架,展開一場尋人之旅。兩部作品都各有創意起點,也各有讓我疑惑的地方。
《公雞夫人大樂隊同名專輯》
全劇以主歌、副歌交錯呈現兩條線:男子咖啡廳閒聊與烤雞人環遊世界。理解劇作家背景後,j我猜他想做的是「結構限制下的實驗」。兩條線各自其實有發展空間:27 俱樂部帶來的壓迫感、烤雞人的諧音梗,都能成立。然而除了胡皓辰的「通靈」段落生動有趣——描述從雞到烤雞的轉換,以及希望被淋蒜香檸檬而非自身雞油的荒謬想像——其他段落多半落在平淡的成年男子閒聊,缺乏推進與張力。
演後座談透露,劇作家想要在對話中創造拋接感與律動感,讓我想到《亂打秀》的音樂化節奏。但以單一場景與目前設定,要讓觀眾長時間保持專注並不容易。對比我看過的《我的星球》與《邁向希望的三部曲》,我覺得本作的基底顯得受限——三個男人在咖啡廳,對話節奏要撐起整齣戲,難度極高。
視覺上,「烤雞人」若用偶戲、甚至紙影戲呈現,或許更能說服觀眾,也能避開人偶裝在高空飛行時的違和感。現有版本的趣味主要集中在少數片段,其他部分則需要更多引人投入的內容與節奏處理,才能讓結構實驗真正成為觀眾的觀戲樂趣。
《遺夢 Who’s dreaming》
主角知道自己在清醒夢中,目的是尋找一個人,那人可能就在她身邊。故事設定讓我想到《愛麗絲夢遊仙境》與《青鳥》,既有奇境探險的味道,也有尋找的主線。然而看戲過程中,我常不確定劇情走到哪一步,或主角為何來到這裡。
演後得知,這次演出是從完整劇本中節錄較輕快、衝突?的段落。若原本設定完整,那麼少了鋪陳與背景資訊,觀眾很難建立角色關係與世界觀。對我而言,這部像一本繪本——每翻一頁都有新場景,但畫面細節稀薄,角色除了名字,幾乎沒有形象。
「清醒夢」本來有很大潛力,可以展現夢與現實交錯時的調和與選擇。但在這個版本中,似乎許多元素像一次性道具,用過即丟,場景之間的銜接更多依賴「編劇的旨意」而非角色行動邏輯。或許只是我沒進入這套敘事節奏,也或許這是更貼近女性直覺的敘事方式,但對我而言,參與感有限。
=> 以上 with ChatGPT5
兩檔演出: [杜瑋哲_公雞夫人大樂隊同名專輯], [蕭均卉_遺夢Who’s dreaming].
[杜瑋哲_公雞夫人大樂隊同名專輯]: 我覺得他就是個命題式結構, 主歌是三個二十六歲男子, 他們在咖啡廳瞎扯淡. 副歌是三個烤雞人, 他們在世界遊走著. 劇作家以歌曲的結構形式, 交互描述著這兩條線. 理解劇作家的背景, 能猜測他這樣實驗的目的. 如果投新人新視野, 或許可行. 但我會想問, 劇作家有想過這部的賣點是甚麼嗎? 來看受限下的結構實驗嗎?
並沒有說不行歐, 兩個平行世界, 藉由一張專輯結合. 兩條線各自可能是有趣的, 27俱樂部, 相形之下, 來的是對於生活的壓迫感, 看著他人都有所成就, 但是自己似乎始終止步. 他讓我想到了[笨鳥工作室_沒有人想交作業-讀演版], 那總共演了四輪. 烤雞人, 是個有趣的題材, 是桌上佳餚的烤雞, 還是年度的考績KPI. 諧音梗, 始終是個台灣人很難割捨的趣味.
老實說, 這場演出裡, 只有[胡皓辰]的通靈段落, 我覺得很有趣, 他認真地描述著, 烤雞跟他描述, 從雞變成烤雞的過程, 那是種從小雞變成大雞, 在活著跟死去之間的轉換. 如果可以, 他希望是淋上蒜香檸檬, 而不是用自身雞油, 畢竟, 從自己體內逼出的油脂, 再回淋, 想想真的很有種將自己的汗水又淋了回來.
其他的就.... 真的很無聊. 劇作家應該是刻意用歌曲的格式, 主歌副歌間奏, 所以兩個時空交錯呈現, 但是, 講述的內容, 真的很無聊. 就是成年男人的閒聊. 就像劇中說的, 談論這些NBA的交易內容, 似乎也沒甚麼意義.
演後座談, 似乎, 劇作家想要讓這部, 有著某種律動感?! 我想到了亂打秀, 是否, 劇作家的想法, 是讓男子們的聊天更具有拋接感?! 就我想像中, 過於音樂感, 那對話就不無聊. 而且, 人們要突然唱歌, 除非基底打算做音樂劇. 我不覺得, 這部要做成音樂劇, 是件輕鬆的事情. 總覺得, 他這樣的歌曲節奏格式, 很受限. 此外, 就演出的律動感, 我最有印象的劇場作品, 是[柴幸男]的[我的星球]跟[邁向希望的三部曲].
欣賞這部演出的時候, 我很在想[烤雞人]要怎麼呈現. 以這場演出, 感覺就是要用人偶裝處理. 但怎麼樣都很難覺得有趣. 我會再想, 如果是用偶, 類似紙影戲, 是否會更好?! 起碼, 我不會心底很狐疑, 為什麼烤雞人, 可以飛在高空中.
[蕭均卉_遺夢Who’s dreaming]
我得先聲明, 這部我有睡著. 以下這些, 算是我靠回憶寫出來的, 當然, 有可能, 劇作家其實做得很完整, 可惜被我不小心睡了過去. 我抓不太到, 這個劇作家在這部演出裡, 想要描述的重點是甚麼.
故事說得明確, 主角知道這是一個清醒夢, 清醒的目的是她要來找人. 而她要找的人, 可能就在她身邊. 剛聽覺得有點像愛麗絲夢遊仙境, 然後有點像是青鳥.
老實說, 我聽不太懂這個故事, 感覺, 劇作家似乎有設計了一些有意思的場景, 主角一一探索著. 可是, 我進不去劇作家設計的世界裡, 我常常不知道, 現在故事走到了那裡, 跟她又為什麼要到這裡.
如果是男性劇作家, 我就會說, 這是編劇神的旨意(基本上這不是稱讚), 編劇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她說了算, 毫無邏輯性. 但是, 既然是女性劇作家, 那我保留我的說法, 畢竟, 可能有些對女生而言是理所當然, 對我而言, 卻難以想像.
我覺得, 這個劇本, 對我而言, 有點像是繪本. 主角經歷了一連串的事件, 我們陪她走遍書中的每個角落. 能理解劇作家的企圖, 但是對我而言, 這個繪本, 每一頁圖上給的資訊太少了, 幾乎空白, 我能知道, 一些人彼此對話, 但我很難想像, 他們是在怎樣的場合下, 遇到彼此, 他們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
就演後座談, 劇作家似乎是節錄了部分, 她覺得比較有趣還是具衝突的部分出來, 那麼, 我好奇, 是否, 其實劇作家設定的是很完整, 但是就這場一個小時內的演出, 是否, 劇作家沒想過, 觀眾其實沒看過你的設定跟全稿, 我真的不太能把這些腳色建立起來, 對我而言, 這些腳色, 除了名字, 都很蒼白.
聽到清醒夢, 其實我帶有期待, 我會以為, 這些不可控的夢境裡, 主角知道, 她能做出怎樣的改變, 但是要如何在夢跟清醒之間, 做出協調. 那是這個設定的醍醐味. 但越聽越覺得, 好像很多名詞都很免洗, 用過就丟. 對我而言, 每一幕, 都有點神展開. 當然, 我只能說, 或許我不太懂女人心吧.
【演出場次】2025/08/07(四)19:00
【演出時長】上半場50分鐘, 休息25分鐘, 下半場50分鐘.
【演出地點】稼咖啡(新北市板橋區民族路129巷10號)
【製作團隊】
杜瑋哲《公雞夫人大樂隊同名專輯》
編 導|杜瑋哲
平面設計|胡皓辰
演 員|謝孟庭、張詠齊、許家瑋、胡皓辰
蕭均卉《遺夢Who’s dreaming》
|編劇|蕭均卉
|讀劇演員|范如佩、陳家綺、陳思妤、黃嵩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