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_緩緩劇團_直直流 Still Still Flow_2025臺北藝穗節 2025TFF
緩緩劇團《直直流》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出發,帶領觀眾看見日常裡的親情、友情與生活轉折。劇作的鋪陳溫柔而細膩,讓我們跟著她一同感受世界的變化。
舞台運用極富巧思,演員的進出不同時刻有不同出入口,讓人有種時間如水般流動的感覺。演員踩在椅子上,就能象徵走在小徑上,觀眾的視線也不斷隨角色移動,帶來一種獨特的流動感與悸動。表演上,僅憑姿態與語氣的轉換,就能讓角色鮮明成立,極具說服力。
對我而言,這部演出迷人的不是理性邏輯,而是心靈感受。身為觀眾,我好像默默陪著小女孩,一起走過那些片刻:親情的依靠、友情的溫度,還有生活中無聲卻必然的改變。
時間是一條沒有回頭的河流,帶領我們逐步前行。即使面對挑戰,她並沒有特別張揚,而是靜靜地走過。而我在心裡暗暗祈願:願那些險阻不會奪走她的天真,願她仍能帶著光亮前行。
=> 以上with ChatGPT: 四百字內, 純推文, 無負面詞彙, 暴雷都拿掉
95
這部作品很適合在這個場地、以兒童藝術節的名義推出,我相信會帶來不少好評。雖然題材本質是日常生活,若要搬進中型劇場,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行銷,但在當下的氛圍裡,卻顯得格外動人。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女孩「兮河」的故事。她在單親家庭中與哥哥感情深厚,一起到處冒險。母親過世後,哥哥還留有一些印象,而兮河年紀太小,什麼都不記得,只能透過哥哥轉述聽到媽媽說過的「年獸」故事。她與哥哥曾試著在野外尋找年獸,父親送了她一台望遠鏡。隨著時間推移,劇作家描繪兮河和同學們的遊戲、爭執,還有父親對她的叮嚀。父親仍舊疼愛著她,但生活的河流總是不停往前,哥哥逐漸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父親帶來了阿姨,最後哥哥要去外地念書,他們也搬離了家園。最終,兮河終於理解了年獸的所在。
這個故事若以理性來檢視,或許顯得不夠嚴謹,時間線中途還穿插哥哥的心聲,但如果把它當作小女孩的潛意識或夢境,就完全說得通。舞台設計也選擇不寫實:演員踩在椅子上,就能象徵走在鄉間小道。這樣的處理反而讓我放下邏輯上的追究,自然地跟隨角色一同想像。潘民維飾演的父親與同學,雖然沒有換裝,只靠姿態與語氣轉換角色,卻依然讓我深深相信「此刻他就是那個角色」。
對我而言,這部演出迷人的地方,不在於理性邏輯,而是心靈的感受。觀眾彷彿默默陪著兮河走過日子:感受哥哥的疼愛、父親的信賴、朋友的友誼——直到這些感情慢慢變質、被替代。這不是突如其來,而是時間一點一滴推動的必然。時間就像一條沒有回頭的河流,帶領我們離開熟悉的發源地。我會想起 2022 年台北兒童藝術節複象公場的《回家》,同樣在溫馨之下潛藏著一股現實的暗流。
劇作家安排了小女孩經歷種種:從童年的相依,到葬禮與家家酒的辯駁,再到同儕的排斥與隱性的霸凌。父親帶來了阿姨,哥哥逐漸長大,最後要離開去念書。整體而言,故事依然溫暖。即使面對殘忍,小女孩沒有特別勇敢,也沒有做出驚人的舉動,她只是靜靜地走過那些關卡。她從未要求誰為她加油,但看著她,我在心裡暗暗祈願:願那些險阻不會奪走她的天真,願她仍能帶著光亮前行。
特別想提到這個場地與導演的調度。演員進出的動線不固定,而是分布在四個出入口,讓人感覺時間不斷流逝,事件川流不息地在舞台中央匯聚。這種流動感讓目光總是隨著女主角而移動,形成一種「中心點會隨角色而變動」的奇妙體驗。
=> 以上with ChatGPT
這部其實犯了很多我的忌諱, 但看著看著, 我知道我不太在乎那些禁忌, 反而覺得, 滿期待編導演接下來會怎麼做. 就結論而言, 我覺得這部滿適合在這個場地, 用兒童藝術節的名義, 應該能帶來不少好評. 但這畢竟是一個日常生活的主題, 導致我有點難以想像, 如果放在中型劇場, 那該如何行銷.
簡單說, 這是一個女孩[兮河]的故事. 單親家庭長大的她, 跟哥哥感情很好, 到處野外冒險. 而後, 母親喪禮, 哥哥說, 他對媽媽有印象, 但妹妹還小, 甚麼都不記得. 哥哥將媽媽講述的年獸的故事轉述給了她. 而後, 她跟哥哥去野外尋找年獸, 爸爸送了她台望遠鏡. 時間流逝, 劇作家講述了[兮河]跟同學們的玩耍, 變臉, 而後爸爸對她說的那番話. 父親還是疼愛著兮河, 但默默的, 時間就像是不停流過的河水, 生活總是不知不覺無法抵抗的就到了下一個階段. 總之, 兮河看到了年獸, 哥哥有了朋友, 爸爸帶來了阿姨. 最終, 他們搬離了這個家, 兮河終究知道年獸的下落.
對我而言, 這個故事, 滿沒有邏輯性的, 但畢竟是以一個小女孩去看世界. 中途還跳出哥哥的心聲. 演出中的事件時間流, 總覺得可以用小女孩的潛意識或夢境去解釋, 較真就輸了, 不要太講究比較好. 應該說, 當舞台設計成這樣, 演員們走在椅子上? 代表著在鄉間小道?上, 看著她們的神情跟台詞, 就有點下意識地被說服, 要發揮想像力, 去跟腳色們同步. 因為沒寫實(或許是因為沒錢), 反而讓劇情的困惑性降到最低. 我不太會形容, [潘民維]所飾演的父親跟同學, 只是靠著姿勢跟口條, 服飾上沒有做出任何更動, 但整個很說服我, 此時他飾演的腳色是誰.
對我而言, 這部演出, 迷人的不是理性邏輯而是心靈感受. 身為觀眾的我, 好像就是默默地陪著[兮河], 度過她的這些日子, 哥哥對她的疼愛, 對父親的信賴, 跟朋友的友誼, 直到這些默默地, 有所變質或是更替. 它不是種沒有徵兆, 而是種逐步逐步, 時間就是條沒有回頭的河流, 默默地, 我們離開了發源地. 真的不太會形容, 這雖然很親子向(畢竟主角是一個頂多國小的小女孩), 但發展其實有點現實的冰冷. 我會想到2022, 台北兒童藝術節, 複象公場的[回家], 那種溫馨的後面, 似乎潛藏著一股暗流.
劇作家從兩個小孩的相親相愛開始, 參加了葬禮, 玩家家酒被說沒有媽媽很糟糕, 小女孩一直辯駁, 我爸爸很愛我. 度過了年獸?的出現. 接著就是小孩子玩鬧後的汙衊, 被社交排斥的隱性霸凌沉默的排擠, 阿姨來了, 父親更加忙了, 哥哥長大了, 有自己的交友圈了, 最終, 哥哥要去外地念書, 他們要搬家了, 離開這個, 媽媽故事裡隔座山就有年獸的地方. 大體上,故事仍然溫馨。即便面對那些殘忍,小女孩沒有特別勇敢,也沒有做出什麼驚人的舉動,她只是靜靜地走過那些關卡。她從未要求誰為她加油,但看著她,我在心裡暗暗為她祈願:願那些險阻不會奪走她的天真,願她仍能帶著光亮前行。
談談為何我要特別提到這個場地, 導演設計腳色們的進出, 總共有四個出入口, 她給我種感覺, 時間就是在流逝, 而總歸事件就是發生在舞台上, 有點川流不息? 如果演員出入口固定, 會給我種就是在這個地點發生, 但因為出入口不定, 那給我種, 目光的中心在舞台中央, 但是這個中心點是跟著女主角而變動著. 真的不會描述那種流動感帶給我心中的悸動.
【演出場次】2025/08/27(三)14:10
【演出時長】80分鐘, 無中場休息.
【演出地點】濕地Venue-5F (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107巷10號5樓)
【製作團隊】
導演/編劇:張璿
導演助理:鄭為靖
排練助理:黃龔允惟
舞台監督:胡家萱
執行製作:林凡熙
執行製作助理:施宇庭
演員:彭煒捷、潘民維、郭容、蘇辰薇
舞台設計:蕭均卉
燈光設計:胡家萱
音效設計:白植旭
服化設計:郭容
平面設計:陳曉蓉
文字編輯:黃啟軒
舞台執行:陳洪恩、游東諺
音效執行:童羿寧
服化執行:謝慈恩、唐薇妮
行政執行:鄭旭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