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曲 Marching Boys
83-94?
滿滿的柳定宏,這可以給讚;明顯的賴祈宏,也值得好評;突出的陳以恆,更是有記憶點。但三個主角呢?除了流川想耍帥,其他兩人——江浩與太成,我始終搞不懂他們熱血的原因。
太成一開始說是為了加分,卻花比課業更多的時間在社團;後期又加上家裡開西索米,想翻轉別人眼光,動機顯得混亂。江浩直到一小時後才交代因父母情感而愛小號,但為何非要執著留在管樂隊?若能早早鋪陳河堤回憶,甚至加上父親的期望,會更合理。
全劇在八十分鐘的瘋狂橋段最像高中生的衝動,可惜校長的台詞卻流於馬屁文化。小混混支線更顯薄弱,為了打架而打架,動機牽強。
江浩最後的「後空翻」收尾缺乏美感,像蛋炒飯翻鍋,卻硬要營造歡聲雷動。管樂團的革命情感幾乎沒被呈現,僅靠電腦繪圖隊型帶過。攝影不是聚焦個體,就是以特效渲染群體,兩邊都不完整。氛圍演員挑選也過於成熟,難以令人信服是高中生。
整體來看,角色眾多、支線頻開,讓片長拖到兩小時,卻沒有強化說服力。本該刪去三十分鐘,專注於少數主角與清楚動機,或乾脆徹底展現樂團的美感與青春氛圍。現在則定位模糊:是青春熱血?革命情感?建中榮耀?還是音樂夢?主題太散,沒有一個講透。
<= with ChatGPT: 縮到四百字, 使通順, 第一段我要保留!!!
滿滿的柳定宏, 這可以給讚. 明顯的賴祈宏, 這也可以好評. 突出的陳以恆, 這很有記憶點. 那麼三個主角呢?! 除了流川想耍帥, 其他兩人, 江浩跟太成, 我搞不懂他們熱血的原因.
起頭, 編劇給了太成動機: 因為他想要加分. 可是明顯他花在社團的時間大於他唸書的時間. 所以?! 後期編劇又給他家裡是開西索米, 所以他想要反轉他人眼光?!
江浩, 直到一個小時候, 我才知道, 因為他跟父母的情感連結, 所以他很喜歡小號. 所以呢?! 為什麼他一定要待在管樂隊裡?! 你看到一個冰塊臉執著地做很多事情, 但不知道理由.
對我而言, 整部戲的高潮, 應該是在八十分鐘, 那才比較像是高中生, 會做些瘋狂的顛覆. 可是, 校長處理得非常的糟糕. 那段台詞應該是要扭轉, 但成了馬屁文化.
有多少人能夠領略儀隊的美感?! 感覺攝影也拍不出來, 但他又不想過度渲染演員. 就幕後, 似乎很多隊型都是電腦繪圖, 那麼, 真的有必要那些特效嗎?
當我想從評審角度看整體美感, 攝影幾乎都聚焦於個體, 承認自己拍不出來美感, 讓評審開口讚美吧. 當我想純粹欣賞顏值線條, 攝影集中在隊伍動態(而那是電腦繪圖?!).
所以? 這部戲的主題是甚麼?! 建中管樂嗎? 那麼, 建中生有那麼笨嗎?! 輕重緩急不清楚? 流川可以, 他就是想耍帥, 太成可以, 貧困家庭想要讓自己家庭榮耀.
那麼江浩呢?! 我始終很困惑, 為什麼他一直要執著小號, 要忤逆父親. 小號帶給他的快樂是甚麼?! 如果將河堤回憶直接挪到最早, 讓我知道, 這是他跟父母之間最重要的連結, 直接讓他被祖父母養大, 是否會更好. 甚至讓父親說, 我很想帶領管樂團得到冠軍. (就算他事後忘記, 但也能成為小孩的奮鬥目標)
剪輯是否減掉了太多, 管樂團的快樂史?! 我是指, 這群人他們在艱苦訓練裡, 培育了革命情感, 這部分在電影裡是完全沒有的. 我很難理解他們執著的理由. (難怪有人說他狂開支線, 那些線沒有把故事講得更動人, 反而是瑣碎到惱人)
最後真的太煽情也太沒有意義. 扶正訓導主任可以理解, 硬是要讓江浩後空翻, 那起碼也要跳得有美感吧. 最後的收尾, 看起來像是蛋炒飯翻鍋. 整個平淡到不行. 憑甚麼可以歡聲雷動?! 這些美感, 是否該先遠距再定焦, 慢動作處理, 顯示出陣型美感跟肢體律動感. (或著之前有說, 這樣的跳躍動作有多好多好, 能夠狂加分, 保證得分大為增加)
兩個小時真的太長了, 而那是因為主角眾多, 配角戲份又多, 刪掉半個小時應該是基本共識. (起碼電影院也能多排幾場). 如果都很精采, 那不能刪, 可是被批評支線狂開, 那就是得要自己反省的地方.
定位非常的不明確, 到底故事想要講甚麼?! 是想要講男女的親愛?! 還是講革命情感? 還是講管樂隊的努力打拼?! 還是建中生的驕傲?! 或是, 不想讀書, 想要做自己?! 還是要講管樂隊的美感?!
我最詬病的, 是男主太成的動機不明確. 我知道他很想在管樂隊, 走出一番成就. 可是為什麼一定要是管樂隊?! 吹小號是因為父母的情懷, 但是, 他在這之中, 得到了那些成長?! 感覺就是一個吹很爛的人, 因為有一段記憶是家庭在河堤聚會, 所以就一股腦地要參加管樂團而且要在這之中得到快樂?! 這邏輯太跳, 我不行.
小混混的部分, 很不成立. 首先搭訕可以, 那很青春. 搶奪機車鑰匙, 這就有點莫名其妙, 為了要打架而打架. 後續的生事更是, 我不能理解, 跟著老大出門, 會變成打鬧到破壞整個宴會. (除非本來就蓄意要惹起事端) 然後還專門跑去比賽前五分鐘進行堵人...... 這種為了鬧而鬧的劇情邏輯, 我不行欸... 很不行.
此外, 除了那六名演員, 管樂隊的演員, 是否實際年齡都很大啊?! 感覺, 一點都不像高中生. 這個氛圍演員的挑選, 我給差評.
我覺得, 有的時候, 故事簡單些很好. 尤其當你主要腳色那麼多的時候, 趕快把腳色動機用出來, 然後就是反覆地去驗證他. 甚至來一段牧森在吹小號?!時, 會想起自己母親的和樂, 來證明自己的所愛. (那麼就不該給他吹那麼爛阿............ 建中生跑去當音樂家, 甚至醫生兼職音樂家又不是不行. 劇情是打算暗示, 他很愛音樂但吹很爛, 所以需要靠團隊把他給遮掩嗎? 但又說團隊的實力看最弱的一環) 直接讓太成一開始就吹很好, 我覺得反而對劇情更有幫助, 起碼你給了我, 他會想要待在管樂隊的動機.
不然就專心賣肉吧, 幾乎都是遠景加一閃即過, 你的青春陽剛在那裏?! 你是要滿足那種客群啊?! 我理解困難. 某個人說得好, 這部片明顯是給八零年代的人懷舊的, 可是, 他們怎麼會想看這種東西?! 那個年代或許是編導所喜歡, 但是對現代的觀眾, 那是否過於遙遠了.
我相信, 建中管樂隊, 應該是能玩又會念書. 所以? 是否看管樂隊歷屆校友們, 是否願意商業包場?! 那麼, 問題來了, 你這部那裏有再幫這些校友們說好話, 說出他們的驕傲跟得意. 把一個廢社搞到全國第一, 那很厲害. 又能讀書又能搞怪又會把妹, 那很重要. 但是在這部電影裡, 你不覺得, 過於藝術家氣息, 一點都不像建中生, 感覺就是分不清楚輕重阿. 有點一頭莽的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