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確定真偽. 有人說, 上週, 有四十五檔演出. 金枝在戲曲的演出, 好像只賣了五成.
明顯的, 友人們的結論跟我依樣: 演戲的遠遠比看戲的人多.
不確定, 是否因為這種狀況, 最近看到比較多人在寫推薦文了?
(當然也有可能他們本來就有寫, 是因為演算法終於正常, 願意開始推播給我這些推文)
就慢慢看吧, 以後會變成如何, 我也不清楚.
1. 拿貴賓票無所謂, 但是, 能否, 不要顯示[貴賓票],
看戲本身, 應該就很可以炫耀, 畢竟票價很貴.
但是如果, 讓購票的觀眾看到, 你拿的是十元卷. 老實說, 心底會稍微不爽.
只需要在節錄票卷的時候, 稍稍上移, 放座位, 不放票價即可.
2. 某人說, 因為有五折票, 所以他超不爽地把早鳥七五折票給退了.
這好像始終也是觀眾的一個痛點: 我對劇團忠實, 結果, 晚買享折扣.
這我倒沒差, 當成是選位費. 我記得, 這攸關定價理論, 有些票, 越晚越貴, 有些票, 越早越貴.
某人說; 企業贊助, 最好是補貼有賣出的票價, 而非票價一路便宜.
我不知道誒…… 畢竟台北表的五折卷, 我根本用不完. 兩廳院戲曲的五折卷, 我都愛用在旗艦大作上. (不得不說, 戲曲五折, 早鳥就可以用, 大好評)
3. 某人吃鱉中, 落人的風評, 看來四五成很慘. 不知道, 看了後會如何.
4. 我沒有要特意挑, 可是XXX, 怎麼最近, 很容易讓我有微詞. 小演員, 讓我想到, 太多畢業生都沒有未來. 小演員, 讓他們快樂長大, 應該沒有問題, 得失心真的不要太大, 舞台的位置真的很少. 和敬堯, 是個很有爭議的人… 怎麼會提到他勒.
5. 我真的不喜歡說, 誰是星二代. 我想, 起碼有一個人, 看的是你的表現, 而不是你父母是誰. 的確, 星二代, 成功機率很高. 人脈, 素養, 成長, 教育, 背景…. 可是, 是否, 我們就談, 這個人的表現如何. 而不是他是誰的兒子. 不否認, 我期待某人, 是因為我懷疑他是超知名舞者的親戚或是兒子, 但是我期待的不是血統, 而是, 他應該有本錢, 能夠在這個世界, 擁有表現的機會. (沒有登場, 根本沒有表演好壞可以討論
<= 補個說明, 這點是因為, 我看到某人說, 她期待某個人, 因為他是某個大咖的兒子, 但我寫的是, 我期待十七歲的人, 要如何詮釋那種蒼涼感, 硬詮釋? 或是用自己的經歷去處理. 我不知道他是他的兒子, 就算知道, 我也不打算強調這點. 我會覺得, 星二代, 有自己的壓力, 他們比較容易得到機會, (如果你常在有權力決定演出者面前晃來晃去…) 但也容易被過度期待. 我覺得, 回歸到表演上面, 起碼我是如此啊. 長輩能給你的, 是登台的機會. 愛屋及烏, 好像是歌仔戲的傳統. 但能否受到觀眾的喜歡, 欣賞, 那還是很看個人的實力吧.
6. 能有人討論, 是好的. 騙進了劇場, 能否靠好的表演把觀眾留下. 討論, 並不是只有讚美, 能讓人避雷, 這真的是好的. 某些騙錢的演出, 就早點被淘汰掉吧…… 當然會希望, 每個進入劇場的觀眾, 都能找到自己的best one. 看著那些討論者的品味, 應該能多少做些參考. 盡信書不如無書, 當有了興趣, 就該多花點時間做做功課.
7. 我困擾著, 我接下來, 到底要走讚美派, 還是嘴賤派. 今天看到某個人在講吳念軒. 他說, 讓吳念軒知道她很喜歡他, 不是要造成別人的困擾, 而是當那個人陷入黑暗時, 知道曾經有個人非常喜歡他, 那能夠成為他繼續走下去的支柱. => 我不覺得, 演員一定要當演員, 因為演員的路很難走. 但是, 不否認, 我的確對很多人有著期待…… 但我越來越不敢說, 因為, 期待, 就代表我的標準只會越來越嚴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