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_20.30.40_人生I.N.G Living life
20.30.40《人生I.N.G》
這次三段演出中,前兩段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但我非常喜歡第三段戲劇。它讓我覺得是一個青春記憶般的故事,完整而動人。
劇情從六位高中同學在告別式後相聚咖啡廳開始,他們討論是否要打開主角高賢留下的隨身碟。觀眾很快就明白,高賢已經不在,而「他是如何離開的」成為貫穿全場的疑問。隨著劇情推進,他們彼此回想與他的相處片段,那些看似日常的互動,在回顧中卻顯得單純而強烈。打鬧之下,可以看到彼此的真心在乎,那些情感才是最令人動容的部分。
我特別被高賢的狀態打動。他始終若即若離,既有嚮往,也帶著抑鬱,像是被壓在心底深處的情緒。但更動人的是,他的朋友們沒有放手,而是選擇陪伴、理解、甚至努力拉拔他。這份情誼成為照進黑暗的光,讓故事在哀傷中仍保有溫度。
這樣的處理,讓整部作品不只是關於死亡或離別,而是關於「在黑暗裡,友情能否成為依靠」。它的青春氣息並非單純的校園懷舊,而是那份願意守護彼此的真誠。這樣的題材與情感表達,使作品更具說服力與感染力。
因此我很願意推薦這部作品。即使沒有相同的經驗,也能在其中感受到友情與理解的力量。這是一部完整、動人、值得推薦給他人的作品。
=> 以上 with ChatGPT, 純推文, 無負評, 主力放在第三段, 要有推薦人去看的動力, 回想年少, 不是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 那不構成推薦
這次的三段演出,分別是:舞蹈、喜劇與戲劇。
整體而言,第三段《戲劇》遠遠勝過第二段《喜劇》,而第一段《舞蹈》因為我不太懂得如何欣賞,所以略過不多談。
第一段|舞蹈
作品想表達的似乎是「生活中是否需要戴上面具」。但由於幾乎沒有語言,全靠舞蹈動作來傳達,我無法進入,也因此沒有太多想法。這也再次印證,我確實對舞蹈、肢體劇、或無語言默劇類型比較陌生,不容易產生共鳴。
第二段|喜劇
這一段應該是嘗試走喜劇風格:天使受命幫助一位凡人,詢問了他的志願後,開始教他練習表演。中間安排了許多橋段,編劇顯然覺得這些會很好笑,但對我而言,效果並不成立,反而顯得有些「為搞笑而搞笑」。我知道喜劇本來就很吃頻率,對不對味就是兩極分化;這次顯然我不在它的頻率裡。此外,這也是我第一次這麼清楚地看到演員身上的收發器。
第三段|戲劇
最後一段完全洗去前兩段的陰霾,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六位高中同學在告別式後相聚於熟悉的咖啡廳,討論是否要打開主角高賢留下的隨身碟。隨著回憶逐漸展開,我們看到高賢在朋友心中的位置,以及他對朋友們的真誠感謝:「你們照亮了我心中的那片抑鬱、困惑、幽禁、看不到光線的無盡深海。」從一開始的問題「要不要打開隨身碟」就已經點出他已經不在人世,而他如何離開,則成為觀眾一路思考的伏筆。隨著情節推進,這群同學的青春友誼既令人羨慕,也帶著一點令人嫉妒的無敵感。高賢的若即若離、深沉不安,以及那份既嚮往又抑鬱的狀態,被處理得極有層次。看著這群朋友如何努力拉住他,讓他願意盡力活著,我心裡其實很受觸動。這是一個完整、動人而青春的故事,也讓我真心感受到羨慕——如果人生能有一群這樣的朋友守護著彼此,也許再深的深海都會有光。
=> 以上 with ChatGPT
三段演出, I: 舞蹈, N: 喜劇, G: 戲劇.
我覺得第三段 >>> 第二段, 因為我不懂得如何鑑賞舞蹈, 第一段略過沒想法.
第二段, 我先談一個關於這個場地比較嚴重的問題, 第三段有用麥克風, 也有用肉聲?的, 我覺得這場演出用肉聲就夠了, 這群演員應該可以用肉聲, 使用麥克風, 我會覺得聲音有點混在一起, 聽起來很不舒服. 過於大聲. 不過, 可能是因為我坐第一排, 所以關於聲音會特別敏感, 可能最後一排的觀眾, 一定得要靠麥克風才成. 第三段唱歌的時候, 使用麥克風很好, 但是如果是純講話, 使用麥克風, 我聽起來的聲音真的過於大聲跟不適.
第一段是跳舞不討論, 就是生活中是否要戴上面具, 鑒於幾乎無語言, 全靠舞蹈動作, 我理解不能.
第二段, 應該是想走喜劇. 天使受命要幫助好人, 詢問了那個人的志願後, 她開始教他練習表演. 中間的很多橋段, 我相信是因為編劇覺得這樣很好笑, 所以編寫的. 我寫這樣, 就是因為我覺得那些橋段都很難笑, 她太刻意為了搞笑而搞笑. 喜劇這種東西, 對不對頻, 就很重要. 這個編劇的笑點, 我不吃. 此外, 這應該是我看過這麼多次演出以來, 第一次可以那麼明顯的看到演員身上別的收發器吧.
第三段, 完全一掃前面兩個作品的陰霾, 我喜歡這個作品. 六位高中同學, 在告別式後相聚在熟悉的咖啡廳, 討論著, 要否檢視主角高賢留下的隨身碟, 過程中, 他們回想起跟他的點點滴滴, 主角高賢, 對著這群朋友說, 很感謝有你們的存在, 你們照亮了我心中的那片抑鬱困惑幽禁看不到光線的無盡下墜的深海. 從一開始破題的要否觀看隨身碟, 就知道主角已經逝去, 而如何死亡的, 從頭開始就在令觀眾思考, 而當故事逐漸發展, 這群同學們的友誼, 令人羨慕加忌妒, 很青春無敵. 而這之中, 男主的深沉, 被沉澱在很深的地方, 可以看到, 他始終有點若即若離, 更有點不知所措. 看的出來他的嚮往, 也體會的到他的抑鬱. 總之, 我喜歡這部. 算是非常喜歡.
因為看不懂舞蹈, 所以我其實不太喜歡肢體劇或是無語言默劇這種類別. 因為喜劇很吃頻率, 所以, 我知道對於喜劇, 愛恨就很分明. 但應該不是這兩者的影響, 導致我很喜歡第三部. 我會覺得羨慕第三部的主角吧, 有那麼多的朋友願意關心著他. 能理解他感覺他在逐步的沉入深海, 但就是靠著這些朋友的拉拔, 讓他願意盡力活著. 對我而言, 這算是一個很完整的故事.
【演出場次】2025/08/30(六)19:30
【演出時長】100分鐘, 無中場休息.
【演出地點】台北偶戲館黑箱劇場 (臺北市松山區市民大道五段99號4樓)
【製作團隊】
「 I」 演出人員名單
演出人員 | 林芷荺、王稟懿、林筱娟、張晏維、楊紫茵
排練&導演助理 | 林堯仁
音樂音效設計 | 林芷荺
燈光設計 | 林芷荺
「 N 」 演 出 人 員 名 單
演出人員 | 高芸鑠、林堯仁、馬國堯、傅品晟
音樂音效設計 | 高芸鑠
燈光設計 | 高芸鑠
舞台道具製作 | 彭德凱
「G」演出人員名單
演出人員 | 張富翔、張采芹、林室樺、施嘉昇、唐子捷、劉雅妙、陳愛鳳
排練&導演助理 | 曹庭語
肢體動作指導 | 林維仁
音樂音效設計 | 曹庭語
燈光設計 | 林維仁
詞曲原創 | 葉峻廷、郭于薇
「人生I.N.G」製作團隊名單
舞台監督 | 陳愛鳳
燈光技術指導 | 張富傑、張煜晟、高苡翔
肢體動作指導 | 林維仁(G)
詞曲原創 | 葉峻廷(G)、郭于薇(G)
音樂音效設計 | 林芷荺(1)、高芸鑠(N)、曹庭語(G)
燈光設計 | 林芷荺(I)、高芸鑠(N)、林維仁(G)
影像設計 | 闕宇辰
排練&導演助理 | 林堯仁(1)、曹庭語(G)
音樂執行 | 曹庭語
公關宣傳 | 高芸鑠、張富翔、馮紀翔
平面拍攝 | 蔡明介
後台總監 | 石恩齊
舞台人員 | 黃睿晟、秦翔境、秦翔萬、秦晏均
前台服務 | 陳建豪、吳妙華、吳鈺婷、秦福南、王瀅茜
舞台技術指導 | 張煜晟
燈光執行 | 張富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