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_以室友之名 In the name of roomie_林奇瑩_2023臺北藝穗節 2023TFF
75
其實我很佩服, 就算只有一個觀眾, 也還是努力演下去的演員. 這場: 一個演員, 兩個觀眾, 三個工作人員(兩個藝穗節官方, 一個攝影). 開場的時候, 因為要自助驗票, 就在想, 是否想要效法[李祐緯_一個人也要很快樂 AKA Lonely God].
結果, 就形式上而言, 還真的是, 這場跟[黃上嘉_十秒後,許願成功]一樣, 都是一個人包辦全場. 應該是叮嚀過, 所以藝穗節官方, 除了舉牌, 另一個連發心心卷都不能, 只敢坐在遠端, 看到我實在疑惑很大, 才出聲: 桌上有須知, 自行驗票即可. 這算是我看過的第三部, 一個人全包的演出. 自己放音樂, 自己放錄音, 自己謝幕, 這場省了燈光走cue, 因為設計成類似講座的形式, 所以不需要或者說無力處理燈光.
散場時, 其實我有考慮要跟演員拍照的, 我真的覺得她很夠勇氣, 去年她藝穗節的演出, 我有看, 也是因為去年, 所以今年才在條件許可的狀況下, 排來看. 可惜我還要趕另外一場演出, 所以, 只能在謝幕後瞬間移動(趕坐計程車).
演出的主軸, 是主角的感情史, 文學少女跟她的那些男孩們. 少女高中時期戀愛, 嘗試跟男GAY蜜交往, 最後, 她嘗試從室友進階到家人. 這裡不得不說我個人的一個問題, 我真的對現代詩一點感覺都沒有. 但是, 劇中的主角, 最喜歡的, 就是寫一篇長文或詩敘給她的情人, 無論是告白分手釐清, 很固定的模式, 就是拿一張寫好的信紙, 開始狂念. 前半個小時我還可以... 過了之後, 開始唸詩, 我就開始放空... 對我而言, 現代詩真的是我最不擅長(覺得無聊)的文體.
我覺得演員的聲調表現也有問題, 我會覺得整場的口吻很平鋪直敘. 去年的[瑩洸棒棒糖_你好, 找工作嗎?], 印象中口條是生動的. 聽著角色用一種局外人的口吻描述著角色的感情生活, 而且從頭到尾, 語氣不覺得有所波折, 說真的, 聽起來是很吃力的. 這不像是表演, 更像是分享. 演者就是把她想講的東西組織好扔出來. 感覺表演者根本沒想過觀眾會有甚麼想法, 她不在乎, 她在乎的就是把角色的感情生活整理出來, 她有做出了這場藝穗.
我覺得[表演]是一個專業, 不是說[學表演]一定要當明星出名, 有時候[學表演]應該是要能夠更懂得體諒他人, [連角色分析都會做了, 怎麼不會分析人心?], 當你要帶入角色的時候, 你一定能相對應的知道如何同理他人. 我會覺得這個故事的主角, 過於霸道了, 很多時候, 她聽起來是令人疼惜的, 可是更多時候, 她霸道的讓我皺眉頭. 沒有不好, 找到一個願意包容她的霸道, 或著是她願意收斂自己的霸道. 故事中的角色, 第二任我印象中離開的原因是因為[恐怖情人], 但我會覺得, 故事中她倒數的那兩個, 她也成為他們的[恐怖情人].(感情的事情,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旁人無從置錐, 所以這段我砍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