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TPAC我沒有看.
不過, 我很認真地覺得: TPAC要明確自己的定位, 是進修還是訓練.
難得去年是售票, 今年又回歸到了索票. 優劣不予置評.
去年的六百真的太貴了, 如果能以一兩百, 或許會好點, 培養購票觀眾為優先.
但, 或許售票或索票, 會導致授權金的多寡問題.
先講講, 今年我沒有看的原因.
首先, 該周我已經大調整過一次了, 為了杜偉哲跟甘立安還有伊懷慈的讀劇
當初本來就排滿, 看到[邊緣人劇本農莊]打算當沒看到.
結果看到杜跟甘的限動都在寫那部...... 只好默默取消本來打算看的[黃蜂]跟[魔女之家].
看到TPAC, 看了看演員, 除了鍾, 肇?, 師大幫, 天馬幫, 其他都不認識.
我在想, 當然有可能是因為躍演太忙, 也有可能是因為老是被念是躍演專屬.
看了一輪演員名單, 會有興趣的, 真的沒幾個.
看了某天曾的談話, 這群學員很多都是二十一歲, 等於是才剛畢業而已.
恩, 演員名單看完, 再加上已經大調動過一次, TPAC我就沒打算了.
(那前後有找到演員名單, 但現在沒有......)
友人聽完上半場, 就烙跑了, 他覺得演員們唱的很糟糕. 他寧可再來看讀劇.
我就跟他說, 我不同TPAC的定位是甚麼?
是專業人才進修, 還是初階新手訓練.
因為以往幾乎都是在音樂劇路上的演員們, 所以可以視之為進修課程.
但這屆, 給我的感覺是後者. 去年的陳垣希、鄭守辰. 雖然很新, 但等同於是在介紹他們. 但底子裡還是不有少老手的
但今年給我的印象感覺, 全都是類似葉峻廷、陳垣希、鄭守辰之類的. 沒有不好, 可是重疊了, 新北台中也都給我這樣在培育新手的感覺.
全台灣一股腦都在培養新人.... 這不太對吧, 舞台的位置就那麼少, 不讓舊人進修, 培育一堆新人...... 這樣很不好吧.
嚴格說起來, 我倒不是要念TPAC, 要我念, 我會直接念學校教育. 有些應該在學校就要把基本底子打起來的東西...... 課程塞不進去, 用學程塞阿......
這是個節目大爆滿的年代, 沒有特色, 沒有吸引點, 時間過晚公布. 基本上...... 觀眾們也很累的好不. 排到看到已經快瘋掉了. 周六晚我就覺得, 一周看兩場, 才是最有品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