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_Pre-LAB 計畫_2024 階段性呈現_三缺一劇團
我看的是第二週: [林芳羽_皷・人][陳瑞祥_野犬: 續][王筱筠_這是占卜者][蔡茵茵_人類擬態喜劇大賞 研究III].
開始沒三分鐘, 我就知道我今天狀態不對, 怎麼說呢? 台上演員掏心挖肺的, 想要跟我分享她的所知, 誠懇的聲音認真的態度, 基本上應該是, 很能讓人集中注意力專心聆聽的. 但此時此刻的我, 就是很傲嬌狀態.
感性的我, 在任性地說著: 為什麼我要被教育這些. 理性的我, 認真的想著, 如果我在小時候被教育這些, 應該很過癮, 又或著說, 在我剛看戲的那幾年, 如果我能被這樣溫柔的態度陪伴著, 我應該能對很多東西更有感覺, 更懂得如何欣賞.
隔了一天的我, 在反省著, 我是否不該來看這場演出. 選擇看這場, 對我而言並沒有困惑, 因為藝穗節沒看到[陳瑞祥_野犬], 所以現在進行補看. 但我好像對這種呈現, 沒甚麼耐心. 畢竟同樣時間點, 我或許應該要選擇看[在世紀末不可能發生的事][妃比尋常笑]這樣的演出.
在能選擇的演出很多的狀態下, 我似乎不該選擇看[階段性呈現], 或許潛意識我在想, 我終歸會在他們最終呈現的時候去看, 提早那麼早看, 除非同時段沒有其他演出, 否則我就是會覺得遺憾. 我是否該更有耐心, 等到他最完美的階段再來觀賞. (話說, 我也沒有去看[陌生海]...... 雖然我買了三張票)
我始終覺得, 學生有特權, 他們可以不完美, 我可以不抱有期待. 可是出社會的不行, 我很難要求自己把標準降到陪他們一起成長. 我覺得等到他們準備好了, 我再來看比較好. (讀劇匯, 沒有都買,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 演出那麼多, 等到最終版或是公開演出版再來看, 對我而言是否更好?)
簡單說, 我覺得這場我的狀態很不對. 非常的封閉心靈, 不願意open mind的去感受. 甚至有點到尖酸刻薄的態度了. (因為這兩週看戲, 感知力放太大, 所以直接彈性疲乏反彈了嗎?) 當然也有可能因為是階段性呈現, 表演者呈現她們的核心概念. 導致對我而言, 我還在抗拒階段, 她們就直接進主題了. 中篇的比短篇的, 我更容易接受. 不過野犬, 我的視線都被某個觀眾檔到. 喜劇, 當表演者講到[社會能力低下], 我整個很有認同感阿, 她接下來的話語也比較能夠接受.
簡單說, 我真的覺得這場我的狀態很不對. 就像是大家打算一起去野外郊遊野餐, 而我只想在泥土堆裡打滾. 我一點都不想聽大哥哥大姊姊溫柔的說著床邊故事, 只打算拿起手機好好的玩一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