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 看到某個人, 她發佈了一篇thread, 內容關於, 他們如何把那場演出, 做出來.
招集人定下規則, 每個人輪流主持, 每個人在各週的活動下, 所呈現的狀態.
看到的當下, 我在想演員崇拜(簡稱粉絲), 如果, 我是那些表演者的粉絲, 看到他們這樣的文章, 我應該會很想購買這場活動, 畢竟… 那感覺, 就是充滿著興奮的, 看著演出如何產生.
但我不算是? 看著他的文章, 我心裡只在想… 所以呢? 代表, 這場演出, 內容跟品質, 都尚未知. 為什麼我要花錢去陪伴你們的嘗試? 能不能給我戲肉. (當然離演出還有兩個月… 現在寫這樣就夠了… 慢慢地給人期待, 活動會變成什麼….)
我不算是他們的粉絲嗎? 從小看到大, 從大二看到現在… 理論上, 我應該算是. 但實際上, 我跟大部分的粉絲, 差很多. 我想到鮑的粉絲, 是那種, 會去攀談聊天, 甚至去打工處相會的那種. 蕭的粉絲更是驚人, 那已經算是從粉絲到朋友了.
某種程度, 我算很瘋的, 如果就follow演出, 跟了解演員而言. 但實際上, 我很被動, 加關注, 有點是順手而為. 我不太會, 一直好奇的問, 演員到底發生了什麼. 有資訊我就看, 沒有資訊, 我真的不太會主動詢問. (被動式接受訊息……) 只能說, 有的人, 滿勇於呈現自我的.
對一個人這樣, 可能是粉絲狂熱, 對很多人這樣, 那就是習慣. 能否….. 就單純的只討論演出. 我勁量想維持這種風格……
題外話: 最近, 其實很不滿, 很多藝術節的節目, 都是當下宣傳的天上有地上無, 但實際上, 幾乎都是藝術節的時候, 才開始說明. 能否, 從平時就開始鋪陳, 或是陸續介紹. 前些時候看到, 眠子?物語, 的導演, 也才三十多歲, 能夠這樣子被推崇, 某種程度, 得說業界願意給他機會. 在台灣, 這種狀況能見嗎? 安達祐實, 台灣有等同於他的角色, 願意再不紅的時候, 過來演舞台劇嗎? 台灣, 又有多少三十歲的人, 有機會被捧, 而且成功的起來呢? 這是個好問題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