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戲劇] $800_窮劇場X江之翠劇場_感謝公主_2025傳藝金曲劇展

$800_窮劇場X江之翠劇場_感謝公主_2025傳藝金曲劇展

60

我知道,這部作品得獎紀錄十分輝煌——第2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第35屆傳藝金曲獎評審團獎,幾乎是雙料肯定。我的同溫層裡也幾乎一面倒地給予好評,大家都說很感動,甚至有人看到頻頻拭淚。票房也很亮眼,多餘的票基本上是秒殺的節奏。

但說實話,這部戲就是完全不合我的喜好。

最簡單的說法是:整場戲我大概睡了五分之四,尤其梨園戲的段落,幾乎是狂睡狀態。明明知道那段應該是欣賞梨園戲美感與節奏的時刻,但那種偏暗且不聚焦的燈光設計,讓整個舞台陷入一種難以凝視的模糊感。字幕也很暗,光是辨識就得費一番功夫,加上唱詞又過於文雅難解,試著理解內容還要多費腦力,我大概撐了三、四分鐘就放棄了。

唯一讓我稍微振作精神的,是李尉慈的段落。就連第一屆台北戲劇獎最佳女演員鄭尹真,她的體態優美、聲音掌控,我明知道應該好好欣賞,但當下還是忍不住覺得:「好想睡……」。至於洪健藏與王肇陽的開場吃紙段落還算提神,可當第三位女角開始唱之後,我整個人又陷入了昏沉狀態。

也許這部作品想談的是白色恐怖時期的記憶,如何與宋代戲曲中的朱弁形成古今對照。但當我連劇情都撐不下去,那些深刻的對照再精彩,也根本進不來。許多段落用詞太過文雅,加上泉州話對我來說過於陌生,字幕又難辨,使我幾乎完全掌握不到劇情。身為一個「劇情派」觀眾,若無法理解劇情,就很難有任何投入感可言。

我知道,「戲曲夢工廠」系列常以傳統戲曲文本為出發點進行當代表述,對於熟悉戲曲語彙的人來說,這些轉化與對照也許別具意義。但對我這種缺乏戲曲背景的觀眾而言,那些「經典」從一開始就是陌生的。連原作在講什麼都不清楚,又怎麼理解它所做的創新與呼應呢?

=> 以上 with ChatGPT

對, 我知道這部得獎紀錄輝煌: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 第35屆傳藝金曲獎評審團獎. 我的同溫層, 看起來就是諸多好評, 基本上都是感動居多, 有人說她看到頻頻拭淚. 多餘的票, 基本上是秒殺程度. 不過, 她就是部不合我喜好的演出.

最簡單的說法, 這部我應該睡了六分之五吧, 梨園戲部分, 我都狂睡. 我知道, 那個時間點, 我應該要關注梨園戲的美感, 但, 灰暗的燈光, 我的注意力就是直線下降, 字幕真的很暗, 辨別就要花精神, 還得思考唱詞再寫些甚麼(對, 我應該花上三四分鐘在想, 然後就直接放棄了).

基本上, 我只有[李尉慈]的部分, 有振作起精神. 連第一屆台北戲劇獎最佳女演員的[鄭尹真], 她的部分, 我知道要去欣賞她的體態優美她的聲音掌控, 但我依然覺得, 好想睡...... [洪健藏]和[王肇陽]的部分, 開場吃紙還好, 但是當第三個女子開始唱之後, 他們的部分, 我也覺得好好睡.

或許, 這部戲在講述經歷過白色恐怖時期的人, 如何跟戲曲裡宋朝[朱弁]形成對照. 但, 撐不過劇情, 也就沒甚麼好討論的了. 有的時候, 過於文雅的用詞, 我真的很難理解. 或著說, 梨園戲很溫柔?! 就我這次的感覺, 我會覺得這種劇種很雅風, 導致在黑盒子裡, 益發的不顯眼. 泉州話的難度, 詞彙的文雅, 導致, 我更難理解劇情. 身為劇情派, 不理解劇情, 我就很難有投入感可言.

印象中, 戲曲夢工廠系列, 很常用這種戲曲的經典劇目做出延伸, 但對於不太理解戲曲的我而言, 他們的經典, 對我而言都是未知. 不知原本在講甚麼, 很難去理解其做了怎樣的創新或古今映照. 

【演出場次】2025/07/27(日)14:30

【演出時長】135分鐘, 無中場休息.

【演出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製作團隊】

創作顧問|紀慧玲

導演、編劇|高俊耀

演出者|魏美慧、陳彥希、鄭尹真、洪健藏、王肇陽、李尉慈

樂師|陳佳雯、廖于濘、賴虹綾、陳怡璉、陳曉音、劉孟翎

燈光設計|陳冠霖

聲響設計|林育德

服裝設計|林俞伶

影像設計|楊凱婷

舞台設計暨舞台技術指導|林育全

舞台監督|張以沁

音場設計、現場混音|鍾仰哲

燈光技術指導|蔡政霖

製作人|楊凱婷

排練助理|艾立森、葉蒨蓉

執行製作|景婉綺

贊助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窮劇場獲選114年臺北市年度演藝團隊

前期創作支持|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

2023年演出共同製作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