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隨筆] BUG

🎭 台北戲劇獎 有個「看起來像 BUG」的模糊點:

報名規定限定演出地點須為「臺北市公有房地之劇場」,不含戶外空間與非典型劇場。我猜這項規則是想透過場館的審核機制,進行初步篩選。但如果你參加的是台北藝穗節,情況就變得有趣了:不審內容、只搶場地,只要空間「看起來合規」,就有機會報名——而這,讓整件事出現一點鬆動。

像牯嶺街小劇場的一樓實驗劇場已明列可報,那二樓藝文空間呢?如果算,那麼剝皮寮、客家文化中心3樓、北藝中心11樓排練場、紀州庵、華山中2館、雁域、科教館溫暖小池塘⋯⋯這些形式特殊但屬公有房地的空間,是否也在認定範圍內?除了紀州庵,其餘多為期間限定,是否允許,很考驗主辦單位的判斷。

反過來說,偶戲館黑箱、科教館小黑盒、萬座曉劇場、永安藝文館、台大遊心劇場等,設備齊全、劇場用途明確,幾乎無庸置疑能報名。(但這些場地屬於場地自主,仍需經過基本審核)

📣114 年台北戲劇獎第二期追加報名將於 7/28~8/11 開放,受理 9/1 以後的演出。藝穗節搶到特定場地的團隊,不妨投一波!套句今年台北戲劇獎入圍五項的閱時《萬象園》團隊的說法:有投有機會,入圍即肯定。

<= 以上 with ChatGPT. 為了聳動, 還是用BUG, 但實際上, 這屬於刻意製造的灰色地帶/模糊空間. 討論了良久... 還是使用兩極化的BUG跟模糊點, 不使用灰色地帶. 要碼聳動要碼合理, 不上不下, 沒有意義.

台北戲劇獎, 其實有一個報名上的BUG, 演出地點: 限位於臺北市公有房地之劇場(含公營、公辦民營、標租公有房地之劇場),不含戶外空間、非典型劇場。

我猜他的本意, 有一部分應該是想說, 藉由公有房地之篩選, 保證報名節目的品質, 畢竟公有場地為了公平性, 幾乎都有審核機制. 大部分的藝文演出, 也幾乎都在公有房地. 私人的, 目前我想到的就是: 二條通, 濕地, 卡米地.

台北藝穗節其實是個例外, 演出不審核, 導致, 可以略過一些報名上的隱性門檻: 場地費的負擔, 場館的審核. 基本上, 只要你搶到某些場地, 實際上, 團隊應該是可以報名台北戲劇獎的.

的確, 他有限制了[非典型劇場], [牯嶺街小劇場], 基本上是無庸置疑可以報名的, 報名表附件中, 也明列了[牯嶺街小劇場-實驗劇場], 那麼問題來了, 一樓算, 那二樓呢?! [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可以報名嗎? 

如果可以, 那[剝皮寮歷史街區][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文化中心3樓展間][臺北表演藝術中心11樓排練場][紀州庵文學森林-古蹟大廣間][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2館2F果酒練舞場][雁域文化中心][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溫暖小池塘]? 是否也都在可以報名的範圍內?! 還是因為他在[非典型劇場]的框架下, 所以不行?!

這幾個非典型劇場的地點, 除了[紀州庵文學森林-古蹟大廣間], 真的很有期間限定的感覺, 能否參加, 真的很考驗主辦單位的決策力. 但基本上, 場地是: [台北偶戲館黑箱劇場][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小黑盒沉浸式劇場], 應該可以吧, 基本上他完全符合規則: 公有房地之劇場. 

題外話, 如果藝穗場地是: [萬座曉劇場][永安藝文館實驗劇場][臺灣大學藝文中心遊心劇場], 那無庸置疑的, 你們是可以報名台北戲劇獎的. 不過嚴格來說, 除了剝皮寮, 客家中心, 紀州庵, 其他也是都需要經過場館審核, 所以不能說是台北戲劇獎報名上的BUG. 

台北戲劇獎, 第二期的報名時間是 :114年5月20日(二)至6月10日(二),受理114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 所以, 完全可以在確定藝穗節有搶到場地後, 進行報名.

剛看到, 台北戲劇獎, 開了第二期追加報名:114年7月28日(一)至8月11日(一),受理114年9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演出之售票節目。所以, 現在其實, 是還可以報名的. 只要你的演出在9月1日之後, 而且你有搶到台北藝穗節提供的那幾個場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