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隨筆] 票價補貼

看到某個人說: 電影片, 應該要有區隔, 否則, 好萊烏片看起來多爽, 國片看起來多鳥. 同樣票價, 當然要選擇前者.

超級直覺: 電影票也才兩百, 還要再便宜到那裏去?! 那樣子差異價格, 很容易被美國紅牌警告. 但也不是沒有辦法規避, 畢竟文化幣, 就是這個用途. 同等的, 要規避也不是不行, 但得要有說得過去的方法, 比方說, 寫國片心得抽補助, 或是補助外國人觀賞國片.

不過, 電影片也才兩百(我就是用國賓戲院的VIP儲值價格在算). 我真的覺得折扣, 效果很差. 觀眾更重要的, 應該是, 我每個月的netflix都看不完了, 誰要出門去電影院. 除非, 真的除非, 但選擇, 說真的, 一個月一部, 那應該叫影迷了吧.

不過, 我想的, 卻是劇場演出. 文化幣是給二十二歲? 以下的. 那麼, 以上的呢?! 老實說, 我很難理解, 韓國音樂劇, 怎麼可以票價只有四百台幣!! 就算在怎麼長銷, 四百是能賺多少?! 燃燒新鮮的肝, 應該是個選擇, 但應該肯定有大量的補助吧.

某個人的說法, 就是與其補助給製作方, 不如補助給觀眾. 畢竟同樣都是一張電影片錢, 好萊烏大片, 看起來就是比國片爽.

藝文經費不好增加, 那麼是否可以往別的地方思考?! (對, 驚X製造, 有說過, 國藝會補助不好申請, 但是如果是科技藝術跨界, 科技部?的預算比較好過. 就像某戲劇系公演一樣, 死活要讓機器手臂在場上出現, 出現了後, 經費聽說不少)

觀光旅遊, 總是要吸引人們來台灣玩. 那麼, 是否可以挪些經費(創造名目), 鼓勵他們看台灣的藝文活動呢?! 起碼, 那是唯有台灣能帶來的特色阿. 折扣個兩三百, 讓票價能降到, 我訝異的韓國音樂劇票價, 那麼, 是否有吸引力呢?! 電影票價折抵很容易被罵, 但是用觀光吸引折扣來做, 就比較沒啥問題. 而且依照外國人會願意來台灣看藝文的頻率, 我懷疑那經費會有被動用到的可能性.

=> 那麼, 是否該生出, 1. 適合外國人看的節目(舞蹈, 字幕, 無語言, 經典 etc) 2. 台灣特色的節目(台灣特有種, 中國不能演 etc)

能否, 寫心得有補助啊?! 我是說, 假設有個一百萬預算, 能夠有一萬篇心得, 是否, 對於劇場會是件比較好的事情. <= 這其實有點扯, 這算是7-11的思考, 印象當初老闆發覺, 經濟規模, 先靠砸錢把店開到, 就可以了. 那他就砸了.

沒有理由的補助很難被同意, 所以文化幣限制了年齡. 那麼, 超過的呢? 或的說, 還有的那些呢?! 人生不外留名或有錢. 能否設計機制, 讓他們有名呢?! 實際上, 劇組只需要提共兩個機會就可以, 一個是抽到就減免或免單, 另一個是公認就減免或免單, 是否, 能夠鼓勵眾人, 更參與活動呢?

上面這兩段, 算是被XX節刺激的, 有的活動, 就算免費, 也沒有人願意參加. 這真的是件太誇張的事情. 對於我而言, 真的已經過累, 再怎麼有熱忱, 也得要先照顧好自己. 除非, 能夠創建更大的基底, 否則, 我真的覺得, 這是個沒有救的事情. 每個人的額度有限, 就像HP, 見底, 就得讓他恢復. 一連串的演出, 真的, 就是互相再搶觀眾而已. pi如果觀眾不是被悲慘世界榨乾, 票房應該不會那麼爛阿. 每個人都信心滿滿的推出大作, 然後就是...... 很輝煌的票房. (不講武德的下場, 這很中國, 內捲到很多人開始爆炸, 原地炸裂, 養出一堆驕縱的顧客)

ㄚㄚ,  重點是, 從一個音樂人裡看到的觀念: 票價補助, 不是要劇團或是場館吞下去, 而是應該找企業贊助, 企業贊助的是觀眾的購票金額. 劇團收到全額, 觀眾買到便宜票錢. 企業贏得掌聲. 他鼓勵的, 是有人看的製作. 而不是鼓勵製作本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