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給你的勇氣, 會覺得看戲能是日常?!
當連看電影, 都不是人們的日常選擇.
為什麼有人可以有勇氣的覺得, 看戲可以是日常選擇?!
<= 突然閃過這個念頭.
聽說, 某部演出, 大約六十個人左右去看. 算是很厲害了. 不過, 聽說還有兩百多個空位.
有部演出, 觀眾, 好像頂多四到三十. 浮動數很大.
我想, 我能理解他們的主打, 讓看戲成為種日常, 就像卡米地逐漸養成了觀眾群.
就結論而言, 前者, 我還能說, 是因為他們票價過高, 所以最近還是近期開始主打通票.
但, 後者, 只能說沒有培養出來固定的觀眾群, 為什麼觀眾要每周看演出?!
北部綜, 也是辛勤的經過了幾乎沒人的時光.
AND, 曾經輝煌, 也幾乎動用了所有人脈, 最近聽說, 一場才九個觀眾, 或是更低.
講句現實的, 是否, 人們會選擇合理的分配時間.
當節目不再稀罕, 那麼CP值, 就會被考慮. 我花了我的時間金錢, 能得到些甚麼.
刺激, 是否能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刺激.
最近, 看到某人, 去了韓國聽音樂劇, 一場似乎票價才台幣四百塊.
我真的心裡想問, 到底是誰給你們勇氣, 讓你們覺得看戲可以是日常?
其實後者, 準確來說, 真的應該要可能做得起來. 畢竟, 他們已經走到了, 低消制了.
我沒去的理由, 只是單純的, 畢竟有距離, 要每周都那麼拚, 我真的不行.
這一兩個月, 我都盡量週五不出門. 實際上, 我年初就有規劃要減量. 一周三檔, 才是我的理想值.
日常看戲, 本來就不會是我的選項. 況且卡米地是喜劇.
恩, 問題應該還是回到沒有觀眾的這件事情.
如果觀眾群夠多, 偶爾行動者, 就夠讓主辦者辦下去了.
撐得下去就贏了, 是阿...
可是卡米地在二樓時, 好像撐不下去.
但是在林森北路時可以.
總之, 還是得回到能夠有持續的好作品產出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