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_來尬啦!-瘋狂來尬版_北表藝
93
如果[黃奕豪]有演, 我就三刷.
看著[黑特劇場]的文章, 我在想, 這部的宣傳, 似乎沒有抓到重點, 當然跟立案的定位有關係.
那篇文章, 主要是在寫, 他嫌棄第一個作曲家, 對於第三個作曲家覺得有些瑕疵. 而回文有人急著發問, 所以這個作曲家的作品到底值不值的去看.
這部演出, 主打的, 就是三個作曲家: 冉天豪x王希文x康和祥. 從[隔壁親家]到[飲食男女], 從[木蘭少女]到[怪胎], 從[勸世三姊妹]到[鬼歸代言人]. 另一個主打點, 則是八個TPAC學員: 何海翔x林姿吟x胡雅絜x張芳瑜x黃伊謄x黃匯森x葉文豪x鄭守辰.
先談前者, 看著那篇黑特, 我就在想, 所以他喜歡[王希文]? 那很好啊, 以後就專門看[王希文]的作品. 我會覺得, 這部演出, 某方面就是給觀眾品嘗體驗, 這三個作曲家跟他們合不合的重要管道. 所以執著於作曲家的作品值不值, 這是沒有意義的, 每個人的風格不一, 找到自己喜歡的風格最重要.
而在這個前提下, 我會覺得這場演出規劃上是有明顯缺陷的. 主持人的話太少了. 製作團隊覺得, 就是要讓作品說話. 但是我會覺得, 對於音樂劇而言, 腳色設定很重要, [冉天豪]的這幾首作品, 我會覺得, 觀眾如果不知道腳色的個性設定, 聽起來會很無趣. 而這些, 就是串場主持人的功能阿. 他得要預設觀眾都不知道, 某些觀眾會知道也看過, 所以話也不能太嘮叨.
現在這種方式, 我會覺得比較像是[音樂劇歌曲選粹], 而非[音樂劇推廣]. 以前者來說, 林姿吟x張芳瑜x葉文豪, 才有吸引力, 對受眾而言, 現場管絃樂團很重要吧?! 票價的定位, 也是放在前者.
八名演出者, 大致能分成三個群組, 資深, 音樂劇演員, 音樂劇新人. 年輕(廉價)的新人, 為什麼不多找幾個呢? 有時候, 他們的親友團是令人稱讚有加的. 對我這個常看音樂劇的人, 這場我只期待[林姿吟]跟[鄭守辰], 其他人, 對我而言, 熟悉到, 沒有很有購票的慾望.
進場後沒多久, 我就不喜歡這樣子的舞台設計. 利用兩邊的電視螢幕, 而不是投影到上舞台. 我只能直覺就是為了省預算. 如果能搭配大量的影像, 這場的演出應該會對新手很友善才是.
我喜歡, [何海翔]的[飲食男女], 但那奠基在我知道他更動了甚麼, 我腦海會浮現, 當初[楊奇煜][金仁馨]的詮釋方式.
我也喜歡, [葉文豪]的[隔壁親家], 雖然因為時間我沒看過這部, 但我喜歡[葉文豪]這樣子的詮釋方式, 對我而言, 非常的新鮮, 而且逗趣. 印象中原唱是澎恰恰? 我會覺得葉展現出不遜於澎的魅力.
我超級喜歡[林姿吟]的那番分析: [冉天豪]的歌都很難唱, 音都超高的, 他就是覺得要給演員挑戰. (我心中默默補上: 所以觀眾才願意花錢來看演出阿, 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做不到). [王希文]的部分, 我忘了, 似乎可能是講到腳色的個性在曲調裡展現. 至於[康和祥], [林姿吟]說, 就十六小節, 每一小節他都還塞好塞滿, 然後, 還要大爆跳!!! 觀眾當然看得很爽啊!!!!!!!
我不是說其他人不好, 就像[黃匯森]的[條條大路攏不行去], 我就看他玩得很開心, 那首應該是這場裡, 我喜歡的前三之一. 但其實, 很多都是奠基在, 他們用了新的詮釋方式, 讓我能夠感到愉快. 但很多歌曲, 少了前面劇情的鋪陳, 光是要理解會發生甚麼, 就要稍稍花時間去思考. 再次覺得, 主持人沒有好好被設計應用, 大體上的導聆, 真的很有必要.
看過上次的[來尬啦], 我就覺得這樣子的風格很適合拿來[推廣], 但以推廣的標準來看這部, 我真的覺得不太能說及格. 不過, 我也不知道這場的售票狀況拉, 搞不好有達到製作單位的預期. 最後的最後, 真的要大力讚美, [藍盒子椅子有附座墊!!!!], 這真的很值得大力宣傳稱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