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7日 星期二

[隨筆] 其實

 其實我會想問: 你們期待看到甚麼?

週六跟黃閒聊.

我覺得, 我陷入了某種瓶頸.

本質上, 我寫的心得, 只為了滿足我自己.

應該說, 都花了錢, 總該留下些甚麼.

僅此, 也不打算擴充.

這樣子的我, 寫得很輕鬆也很自在.

我不用顧及別人眼光, 也不用對誰負責.

而且, 光是這樣子寫, 我一周可能就去掉一半了. 五六日一.

畢竟這不是我的工作, 我不靠這個維生, 所以我不打算在廣度或深度上加強.

今年刻意放棄PTT, 目的是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看].

BLOG, 我有九成把握是台大生在看, 就單篇來看, 大概就三十到四十.

粉絲頁, 我會覺得, 可能六成是北藝, 單篇大約也是四十到六十.

純直覺, 十多是社會人士, 二十多是北藝學生.

粉絲頁的觀眾, 感覺上偏科不多, 臺藝台大, 多半都只會看跟他們有關的.

所以BLOG一般文章閱覽數2-10. 台大相關飆增.

粉絲頁, 除非特定, 每篇的平均都差不多... (我覺得是粉絲頁, 有訂閱可以固定推播的關係)

我所謂的瓶頸, 就是閱覽數, 他就是死死限制在低於一百, 多半都在二到六十間跳躍.

以輕鬆自在流而言, 這樣的影響力我很滿意.

但是計算進成本後, 這樣的影響力不該被接受.

上一次, 我遇到同樣的問題, 我的選擇就是: 問讀者.

竺定誼說, 演員很努力做出每一個表演, 花盡腦汁去想該怎麼選擇演出的癥結. 他會希望觀眾能夠看出這些東西.

鍾伯淵說, 你的優點是你會說出你為什麼不喜歡.

黃鼎云說, 你的觀點很獨特.

我的寫法是, 我朝向[不暴雷]在走, 我甚至會希望沒看過跟看過的人, 有不同的想法. 在不降低看戲樂趣的前提下, 我會希望沒看過的人產生好奇感, 看過的人能夠藉此回想起某些片刻.

但我最近有點會想要破壞這個原則, (或著說早就已經破壞了), 畢竟, 舞台劇會重演的機會, 很低. 低到我甚至把他從頭寫到尾, 那似乎也是另外一種保存他的方式. 很多時候, 看到我寫的文字, 我也猜不出來, 故事的情節到底是甚麼... 年代久遠, 就算有關鍵字, 我也猜不出來了......

某人說, 身為演員, 他會喜歡看我寫這個演員的之前現在, 不同演員如何詮釋同一個腳色, 演員在這次演出, 在表演上做出了那些令我讚美有加的選擇.

我實在很難理解, 最後一篇新增文章是1101, 這兩天1104&05BLOG的瀏覽數加總到了一百. 除了因為某些人很期待看到心得, 所以瘋狂刷新, 導致瀏覽數狂加. 否則... 我很難解是在不增加文章的狀況下, 瀏覽數會增加的那麼非比尋常.

良性循環是好的, 因為知道有人看, 所以會準備的更加認真... 因為更加認真, 所以成果會更好, 導致更多人期待...

但我真的還滿想問, 你們到底想看到甚麼啊?!


後記: 隔了一夜, (想著海鷗要怎麼寫心得), 突然感概心頭, 我不過就一個很普通很部會抒發情感寫作的人, 想那麼深, 是否庸人自擾. (怎麼寫海鷗, 都很容易得罪人....... 某些人很辛苦的決策要怎麼演出, 但我卻大辣辣地說, 我只看舞台上... 是沒有問題, 但也少了跟演員之間的情感.... 但也沒甚麼好發展情感, 當那天, 演員不在舞台上, 我們也根本甚麼交集都沒有. 是, 我會關注演員的一舉一動, 但, 他交了那個伴侶, 跟誰出去玩, 甜甜蜜蜜史, 乾我屁事. 看著某人存款歸零, 看著某人身體不舒服了快一個星期... 身為局外人的我, 又能做甚麼呢?! 身為觀眾, 經歷了這些日子, 早就知道, 很多事情, 就是無能為力. 決定能否上台的是劇團, 決定薪資多寡的是製作方, 身體就是得靠同伴伴侶的互相依靠. 身為觀眾, 買票看戲, 下戲寫心得感想, 就是極限了. 有些觀眾能跟演員發展出友誼, 但我明顯不是善於發展友情線的人, 我就是個走八卦線默默欣賞觀察的人. 到某個階段後, 看著演員周遭聚集著一堆熱情洋溢善於讚美的粉絲, 對我而言, 那有種交棒的感覺.)

後後記: 台北大空襲我寫不出來!!! 昨晚卡到今天.... 想到要寫就開始發呆打愣.... 開始自暴自棄: 本來身為觀眾, 就沒有義務要寫任何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