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_給不存在的你 Dear Nobody_陳家聲工作室劇團_2023臺北藝穗節 2023TFF
83
當世界的看法與我不同, 我還是會堅持我自己的觀點的, 因為, 我就是我, 獨一無二的我.
(你懂得, 寫上面那句話的目的, 就是, 某人就跳過不要看以下, 接下來的, 真的很不適合你看, 反正依照之前他的做法, 他看到上面那句, 就知道他下面都要跳過了~~~)
我覺得劇本是冗餘的, 看著[邱逢樟]有時靦腆誠摯的演出, 那幾個片段真的覺得不錯. 又或著更準確的說法, 當小光出現後, 我會覺得劇情才比較有推進, 在那之前, 我搞不懂演員在演甚麼, 故事想要講甚麼.
就我的理解, 以一個演員參加同學會為契機, 慢慢地帶出這個演員的個性. 而後, 因為一個女同學的過世, 所以, [小光不見了], 成為故事的軸心. 小光是個怎樣的人, 他跟主角是如何相處的. 隱隱約約感覺著, 小光跟主角是同一個人, 編劇在故弄玄虛. 以這種態度來想, 故事是連貫的, 因為前面都在講腳色是怎麼樣的人, 然後延伸出他塑造了一個怎麼樣的人出來.
但就是那種故弄玄虛, 導致我會覺得前半那些瑣事, 除了在秀演員的腳色快換外, 沒有意義, 很多人物的對話, 我還抓不到這些台詞的用意, 然後就跳下一個, 很多東西, 不是就是很多演員們都會遇到的嗎? 身為演員, 被否定掉, 不是常態嗎?
面試殭屍那段後, 我應該開始比較喜歡了, 演員就算被否定, 還是得要笑笑的面對質詢, 畢竟沒紅之前, CASTING的都是大爺. 小光的出現, 開頭的時候真的有很小一點的莫名, 別人要找小光就要找主角, (我會直覺他們是手帕交), 主角老愛推託, 你們要找的是小光, (有隱約感覺這兩者是同一個人). 主角在吶喊: 小光不見了, 你們誰在乎? (我可以很確定的說, 我真的不在乎, 我跟小光一點情感都沒有, 憑甚麼我要在乎他的存在與否. 就算我有情感, 那又如何? 消失了就消失了. 看戲那麼多場, 有多少演員都消失了...... 他們曾經那麼的耀眼, 但舞台上的位置永遠都是那麼稀缺.)
演後座談, 有觀眾就明確的確認: 裡外人格. 演員導演也都承認這點. 那麼, 我想, 我真的很遲鈍, 我始終不肯定這兩者是同一個. 我會覺得小光或許是存在的, 他消失就是因為他太白目了, 所以被送去柬埔寨. 看著演出, 我會想到我對[呂氏不爽]的評語, 我超想跟那時候的學生們認錯, 比起這部的邏輯, 我覺得當時的他們, 邏輯好上十倍!!! 起碼我還能知道他們那些片段的目的!! 可是這部很多橋段, 我都不知道他怎麼會莫名的出來, 除了讓演員可以秀演技以外, 我討厭這種劇本敘事邏輯. 導演在這次的座談裡說, 她覺得房間的內外就象徵了主角是否在內心裡. (我會覺得, 這種說法, 是她用來暗指, 她用這種方式來處理事件發生的合理性, 因為是主角在心中想, 所以可以跳來跳去沒有條理邏輯)
看到鋪天蓋地的好評(起碼五六篇), 我不禁回想起[日晷]也是同樣的狀態, 我很喜歡[于善祿]的一句話: [劇場需要多元/多樣的觀眾]. 有的人喜歡這樣的敘事結構, 有的人不喜歡這樣的敘事風格, 那真的很好, 擇其所好就好.
懷念就把他追回來啊, 你不行動, 就代表你根本不想追回來. 事情就是這麼單純. 起碼此時此刻的我, 跟這個文本很不合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