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信快樂_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_實驗劇展
劇本老派.
舞台老派.
燈光老派.
選擇這個劇本, 做這樣的演出, 有點令人覺得憐惜.
看著這場演出, 我會想到[表演工作坊].
從讚美的角度來說, 這齣戲再進化, 就是[表演工作坊]現在的型態.
但從吐槽的角度而言, 做一部不如[表演工作坊]的戲, 有甚麼意義?
[老派]不是不好, 那也是一種風格, [表演工作坊]走了很久的風格.
但為何[觀眾]要來看這一部戲, 何不等[表演工作坊]演的時候再來看, 尤其[表演工作坊]向來不僅如此, 更有堅強的卡司....
突然想到網路小說裡面的ㄧ句話: 學我者生, 像我者死.
整場演出的受眾, 年齡層真的偏大, 而這種年齡層, 是不會來看剛出學校的人演的, 尤其是當[表演工作坊]還健在的時候, 他們會選擇成名已久的演員, 而非在學階段.
整個劇本, 其實非常的政治正確, 我能夠理解當初發表時造的的轟動, 既有點談及變革, 但骨子裡非常保守, 好人一定有好報, 壞人一定病死他鄉, 然後好人一定是個堂堂正正的君子, 就跟教科書上面的孫蘿莉一樣.
這場演出, 我看到的, 是朝向前人走去的靈魂. 沒有不好, 只是當前人還健在, 還持續發表作品的時候, 我當然只會選擇看前輩的作品.
走筆到現在, 突然對這個導演有點期待, 我好奇他接下來會怎麼走. 下次的作品會呈現怎麼樣的風貌? 有辦法吸引到足夠的觀眾嗎? 尤其當這是個藝文消費人均伍拾元的年代.
再修正, 看了導演感言, 他做這部戲的目的, 很個人, 很強大. 那選擇做這個本的意思, 我倒能理解了...... 如果從面對療癒的角度去看, 整部戲誠懇得很真實, 腦袋閃過看戲的記憶, 似乎很多片段都有著不同但貼切的解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