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劇場] $1100_好夢之後_FUI-好夢製造所_台北沈浸式互動體驗_魔術-音樂-歌舞-夢境

$1100_好夢之後_FUI-好夢製造所_台北沈浸式互動體驗_魔術-音樂-歌舞-夢境

83

如果以五分鐘為單位, 分別切出, 那真的很不錯.

[所長]穿梭自如地招呼客人, 當她被求婚時, 有觀眾上前去安慰她, (當時我也閃過念頭, 要去惡作劇), 能讓觀眾有動力去做些特別的行動, 我覺得這樣子的[沈浸式], 就真的算有做到, 因為觀眾非常地投入這段劇情.

[魔術師], 畢竟[魔術]表演, 本身就是出於互動, 沒有人看, 魔術效果是不存在的; 某幾個魔術, 真的也讓人看到頗訝異, 會想著, 到底是如何去做; 不過, 在節目上做過的魔術, 就真的不要拿出來重複使用, 因為看完節目, 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慢慢想, 那魔術如何去做, 驚喜感會降低.

[服務生], 滿稱職的配角, 無論是開場, 或是搭配[魔術師][所長], 雖然[自選才藝]真的還滿遜的.

[紅色女][藍色女], [紅]>[藍], 但那是因為她的舞蹈風格比較有力道, 我比較欣賞有活力的動作, 而非溫柔的跟戀人相依偎.

每個單獨的片段真的都還不差, 但是, 點沒能連結成線, 看完後, 大抵能知道這是個要講述什麼樣東西的故事, 可是, 他沒能讓觀眾[做了一個好夢], 他也沒能讓觀眾們覺得, [角色們做了一場好夢], 或許[所長有活在夢裡], 但是, 其他角色, 我真的感覺不出來.

簡單的說, [魔術][音樂][歌舞]都不錯, 但是故事只有[摘要], 沒有細項. 我始終不懂, 兩個女生會願意留在這裡的理由, 也不知道[魔術師]除了變魔術外, 跟故事有什麼關聯. 導演浪費了中場大把的時間, 角色們可以嘗試跟觀眾們講故事的空閑.

就像[微醺列車], 觀眾們喝酒的時間, 正是演員們可以講故事的關鍵時刻. 闡述著他們的快樂哀愁, 帶動著觀眾娛樂, 也趁機傾吐著些角色的背景.

我有點打算再看一次, 這次應該會賴在[紅色女]處, 看會否有不同內容; 不過就目前的察覺, 真的沒有宣傳中的多支線狀況, 現場音樂也只能支援一處的演出.

簡單好處理的修正, 應該是流程上的, 比方說一開始入內的領酒, 真的可以再入場的時候就直接發放, 不需要一堆人擠在吧台前方, [所長][服務生A][服務生B]可以趁這個時候, 好好演藝角色的魅力, 而非任[所長]一個人獨挑大樑?! 中間直接放觀眾們放空? 可能原意是希望觀眾們討論劇情, 但, 沒經由引導, 觀眾真的不太容易自己去猜想可能. 一開始的入場根本是災難, 既不知道如何排隊, 也整個大delay, 應該有延遲二十分鐘才進場, 一些注意事項, 也沒有確實傳達.

而且, 下次看, 我想改個方式, 就定點就好, 不要不斷的判斷移動位置. 朦朧會否更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