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直播中咪咪的歡樂氛圍.
不禁脫口, 開始後悔沒去看她導的[船到橋頭].
感覺應該很歡樂.
能夠帶來歡樂氣氛的人, 有機率可能可以把一齣默喜劇導好.
看著劇照, 越來越懷疑, 欸, 那個裝置, 好像是球會滑下來.
................
結果再查了查, 我看過那部, 而且評價很差.
比對起昨天的期待心情, 我想了想其中的差異.
我那次的心得, 集中在: 座位高低差看不清楚細節. 感受問題.
看著評論, 推敲著自己當時的心態.
[頑皮豹]我從來沒看完過, 好像頂多看過片頭?
整齣戲, 我看不懂她想要表達甚麼, 可能從頭到尾都沒有笑出來, 只是覺得... [我看不懂, 我看不懂, 我看不懂].
因為這種心態, 會想要捕捉更多細節, 來讓自己更懂. (而依照我現在的經驗, 我應該還是看不懂...... 我從這場之後, 就很不喜歡看無對白的戲劇, 也因此很確認, 我對舞蹈絕對是看不懂, 因為連無語言的戲劇我都看不懂了, 那無語言的舞蹈, 我更是看不懂....)
突然想到某人喜歡說的, 又是北藝學院派複製出來的產品; 可是有時候就是因為是慣技, 所以能夠理解. 對於默劇一無所知的我, 看那部可能常常黑人問號.
有些戲, 不適合初學者; 有些戲, 不適合某些人.
如果有對白, 而且是歡樂戲, 我應該會再去看; 如果不是, 那就再看看, 會看的機率還是很高, 但是衝突就放棄.
我想, 如果我看得懂舞蹈, 我應該會對那部戲很喜歡; 突然想到了[薛詠之_柏拉圖的洞穴], 看著[船到橋頭]的評論, 看著自己的心得, 想像著, 現在的我, 應該還是看不懂[船到橋頭]吧.... 那是種累積, 那是種偏好, 我還是想要有所得, 或者是直覺的發笑, [船到橋頭], 我真的抓不到她所想要表達的感覺.... 看著評論, 我那時候應該是心想, 可能我要看過幾部[卓別林]或是[頑皮豹], 我才能看懂這部, 而實際上, 我真的都沒看過, 所以對那部的理解度搞不好只有一成不到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