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聚-Chasing Pavement_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院部_第七屆畢業製作
70.
看這種學生畢業製作, 有個好處, 你能夠一次看到大量的經典.
就像舞蹈系畢製, 你很容易一次看到: 芭蕾, 中國舞, 現代舞.
梁祝, 白蛇, 益春留傘, 玫瑰俠, 周瑜歸天, 鍾馗嫁女,
[劇聚]在文宣中寫著, [他們是以舞台劇融合戲曲方式], 但我得說, 對於一個常看[舞台劇]的觀眾而言, 他們結合的並不好, 犯著傳統戲曲的通病: 過於斷章取義. [註]
看的時候, 我想到了[栢優座], 這個團真得很厲害, 一樣是基礎招式, [栢優座]不但練熟了那些, 更推陳出新, 你以為它顛覆了戲曲, 但當整個看完, 你發覺他骨子裡真的是滿滿的傳統戲曲風範.
註: 傳統戲曲有太多精彩的經典了, 而那些經典都很長, 也因此戲曲人習慣於節錄某幾段最精彩的部分出來呈現, 不斷精進最精彩的那幾段, 但也因此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後果, 他們等於假設你必須要知道這些段落會講些甚麼, 你必須要知道這些人物角色的前因後果, 然後或者看他們對於這些段落的熟練, 或者是推陳出新. [陳三五娘]對於一般人, 並不熟悉. [梁祝]經典的是化蝶, 而非入學; [白蛇]的兩女一男, 根本比不上水淹...... 連這些典故都不清楚, 你要觀眾怎麼能理解妳們所想要表達的? 不找最精彩的段落呈現, 又怎麼能讓挑剔的觀眾滿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