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

[戲曲] 花豹京劇鑼鼓諮商課_栢優座_ 2023夏日生活週

花豹京劇鑼鼓諮商課_栢優座_ 2023夏日生活週

[二刷]

鑼鼓教學等於有兩堂. 潛意識, 大概就是三重: 鼓佬很受重視, 想演好的戲子vs應付了事的文武場, 拳擊鼓手心中的節奏.

前兩個世界可能還有所關聯, 但後面那個, 算是鼓佬的渴望: 從小被要求樂師要保護好自己的手, 如果可以, 當然想要打拳擊, 挑戰始終被禁止的事物.

如果重視催眠師始終強調的[潛意識], 那麼, 或許就能從鼓佬的心態, 去思索, 這三個世界, 對他而言, 為何念念不忘, 為何能讓他發憤圖強, 離開諮詢.

所以輸贏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他找到自己獨有的感覺/特色. 所以他想要撐著願意支持到最後的那個演員, 就算全世界都在擺爛? 所以, 他懷念當初鼓佬被備受尊重的時候, 但又有幾個觀眾, 會感謝這些文武場的英雄? 他們得把全本都背起來, 而且得要全神關注在每個人的演出.

將重點, 放在花豹這個腳色身上, 整個演出, 回想起來, 頗有某些有意思的東西. 京劇本就式微, 文武場更是不被觀眾注意, 在這個當下, 身為一個頗有經驗的鼓佬, 他的何去何從, 情懷夢想. 故事, 用著三?個潛意識的世界, 討論著.

當然, 整場演出三分之二的部分, 是可以理解成鑼鼓的科普. 就如同我一刷時所想的, [三岔口]之後的, 很多對戲曲人而言是常識, 但對我而言卻是滿頭霧水. 我不太懂變換曲風演員們的動作為之的改變, 感覺固定的曲子就會是固定的應用情境, (那對我而言真的是神規則). 鑼鼓畢竟是金屬製品, 對我而言, 還是過於刺耳, 雖然劇中闡述著要如何品味, 但對我而言, 太快且太難感覺到, 我知道可以從輕重來品味, 但示範的節奏過短, 導致我還在嘗試接受那種刺耳的鼓聲中, 就輪到下一項樂器.

[黃鈞晟]?那段京劇, 我就直接只看上半身了....... 看他的水袖? 聽他的唱腔, 至於寬鬆的衣服, 我就自動忽略....... 無論他動作怎麼標準? 飄逸的漢服? 我絕對不會覺得他的動作精采. 穿著不合身衣服的武生, 除非是翻筋斗, 否則我應該怎麼看都不順眼. 畢竟, 看習慣現代舞蹈......

三個樂師旋轉那段, 雖然轉得很克難, 但就畫面意境上, 我真的還滿喜歡的. 只是鑼鼓的尖銳, 我真的還是無法... 單皮鼓? 我比較能夠接受... 不過, 很多東西在知道的當下可能沒有任何感觸, 但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 他會從記憶的長廊裡甦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