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_三岔口栢優群伶狂獻版_栢優座_四時觀劇樂-栢優節氣祭典_立春
XX
食時, 點茶, 三岔口, 敬酒.
這次的餐點, 最喜歡的是甜點[小米甜甜圈], 然後才是飯糰[阿拜][吉拿富].
我還滿喜歡這次介紹餐點的橋段, 畢竟介紹者是廚師或是主持人, 那給我的感覺不同.
[點茶]過於文雅, 看一半就開始恍神.
對我而言, 就是接觸根本不會去觸及的領域. 與其說附庸風雅, 不如說體驗歷史.
[三岔口], 栢優群伶狂獻版, 大抵內容: 演一段, 會有腳色跳出來說, 這樣子的演法一般人看不懂!!
舉例而言, 有多少人知道[焦贊]是誰, 又有多少人知道[焦不離孟, 孟不離焦]. 京戲不合理的地方, 明明就是在趕路, 但看起來就是動作很緩慢!!! 故事明明前段在講[焦贊], 但等到他上樓後, 他就不再出現. 輪到小偷不放迷煙, 硬是要進行一場暗室的打鬥?!
畢竟看過的京戲有一些, 所以對那些疑問我倒還好, 我會覺得, 那些的安排就是為了讓演員們耍帥. 但的確, 那些因素就是我很少看戲曲的原因, 也是我不愛看的理由. 反正怎麼看大概都那樣子. 如果能夠把它改的合理, 甚至能有人解說, 這樣子欣賞的才會起勁, 進而多看.
我承認, 沒有解說, 我真的不能理解, 趕路的時候, 還要東摸摸西摸摸, 確認叢林有否危險, (畢竟我會直覺, 趕路就是得在官道上騎馬, 趕路要走林間密道, 這真的是現在人的盲區).
也是經由解說, 我才能品嘗兩個人在暗室打鬥的刺激感. 觀眾必須跟演出者有默契, 當對蠟燭吹了一口氣, 舞台上現在就是看不到東西. 直到再吹一口氣, 那麼才會大放光明. 否則一般我真的會直覺窗外的月光, 會很難理解眼前的演出.
對我而言, [三岔口栢優群伶狂獻版], 他教了我一些觀看京戲的法門, 他有助於我觀看傳統京戲. 但基本上, 我還是比較喜歡看現代的戲劇.
說些不好聽的, 我覺得某人太放過自己了, 既然上了舞台, 衣服不合身, 就很不應該. 況且, 她的武打風格, 跟其他人很不一樣. 就我看來, 她的動作比較柔, 相形之下, 就少了力道感, 感覺很不俐落. 這當然可以是種風格, 但是我會覺得, 這風格還沒有成型, 她也沒有融入這些演出體系裡. 我會覺得, 她是演出最弱的一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