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戲劇] $585_兩邊劇創所 Pair2space_Thank God, it’s Friday._2025臺北藝穗節 2025TFF

 $585_兩邊劇創所 Pair2space_Thank God, it’s Friday._2025臺北藝穗節 2025TFF

兩邊劇創所《Thank God, it’s Friday.》

原本以為是經典劇本,結果才發現,其實是今年一月看過讀劇的自創本。或許是因為劇作家雖然年輕,卻展現出一種厚度與靜謐,才讓我一度誤認。

這次觀賞時,我意外體會到不同角度的樂趣。從控台這一側能同時看到舞台與窗邊的身影,畫面特別完整,也因此讓故事氛圍更具張力。

劇中藉由日常聚會展開,逐步顯露人物之間的牽連與情感流動。看著舞台,我直覺聯想到契訶夫的作品,那種關於莊園、關於離開與停留的氣息隱約浮現,帶來熟悉卻又新鮮的感受。

演出裡也藏著時間的巧思:父親與女兒各自朝著不同方向,一個回望過往,一個追尋未來。這份對比,讓日常情境更添深意。

最後,友人說他最欣賞窗外的大樹,望出去時能感受到那份壯闊。這樣的細節,讓整場演出多了一層延伸與厚度。

=> 以上 with ChatGPT, 純推文無負面詞彙, 不暴雷

我原本以為這是經典劇本,結果才發現,其實是我今年一月看過讀劇的自創本。到現在我仍在想,為什麼會誤以為它是經典?或許是因為劇作家雖然年輕,卻給了我一種老靈魂的感覺。

先自首,我在觀演時睡了兩次,雖然加起來不到三分鐘。這次觀賞最大的感受是,最佳座位應該在控台這一側,因為能同時看到舞台和涂坐在窗邊的身影;若是其他方向的觀眾,應該就看不到這樣的全景。接著,也該談談為什麼我會誤認這是經典本。

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對故事架構有既視感。每週五房東會舉辦聚餐,並為亡妻留下座位與碗筷。這一天,新租客——一位畫家——來到屋裡。在聚餐過程中,逐漸能發現舊租客、那名經紀人,似乎知道房東女兒與畫家之間的過往;而房東女兒,也明顯被畫家所吸引。觀看時,我自然聯想到《凡尼亞舅舅》與《櫻桃園》——莊園僅剩,女子則到了想要離開的時節。

回頭翻看當初的心得,才想起劇作家提過:這是個「時間順行與逆行」的故事。父親的時間逆行,他始終懷念與妻子的往昔;女兒的時間則順行,她渴望走出去擁有一片天地。於是,父親透過聚會中的碗筷記憶過往,女兒則因好奇畫家而燃起離開的念頭。

友人看戲後說,他欣賞舞台窗外的那棵大樹,只有透過窗景,他才真正感受到劇中所描述落葉的大樹有多壯闊。反倒是劇組安排的「會移動的樹」設計,讓他覺得有些出戲,因為樹木的位置忽東忽西。

=> 以上 with ChatGPT

我以為是經典本, 結果, 是我今年一月看過讀劇的自創本. 我到現在還在想, 為什麼我會以為是經典本, 明明劇作家就很年輕, 怎麼給我一種老靈魂的感覺.

先自首, 觀看的時候, 我睡了兩次, 雖然說總長應該沒有超過三分鐘. 看的時候, 首先我覺得, 最好的觀眾席, 是控台這邊的, 因為我們不僅可以看場上, 更可以看到涂在窗邊坐著. 如果是其他方向的觀眾, 應該是看不到這樣的全景. 其次, 就該談談, 為什麼我這次會覺得這是個經典本了.

最簡單的, 我有印象故事會發生什麼, 每週五, 房東都會在進行聚餐, 過程中, 他會為他老婆, 留下一個位置, 備上碗筷. 而這日, 新租客來了, 他是名畫家. 在這次的聚餐裡, 我們可以慢慢發掘, 舊租客, 那名經紀人, 似乎知曉, 新租客跟房東女兒的過往. 而房東女兒, 似乎被這名新租客, 所吸引著. 我很直覺地會在觀看的時候, 想到凡尼亞舅舅跟櫻桃園. 僅剩下這片莊園, 對於女子, 到了想要離開的時節.

回頭看當初的心得, 原來我還有記下劇作家的說法, 這是個時間順行逆行的故事, 父親的時間是逆行的, 他始終懷念當初他跟他老婆的過往. 女兒的時間是順行的, 她想要出去擁有一片天. 所以前者藉由聚會的碗筷, 始終記憶著過往的點點滴滴. 女兒則好奇著畫家的一切, 想要能夠走出去.

友人說, 他欣賞外面的那棵大樹, 當望著窗戶看出去, 他才能理解, 劇中描述落葉的樹有多大. 反而劇組設計的機關, 讓他有點困擾, 原來樹木是會移動的, 忽東忽西.

【演出場次】2025/09/04(四)18:30

【演出時長】80分鐘, 無中場休息.

【演出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二樓藝文空間 (臺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製作團隊】 

製作團隊|兩邊劇創所

編劇        |陳宥瑄

導演        |陳盈盈

演員        |王俐方、李思婕、周世翔、涂令緯

戲劇構作|林濟生

舞台設計|陳姿蓉

舞台技術|傅敏熏

燈光設計|李侑芯

燈光技術|楊佳偉、魏睿辰

服裝設計|許慈惠

音樂設計|黃凱雯

平面設計|李恆

舞台監督|阮蕾

執行製作|任倪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