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_棚內人劇團_葛萊茵奧普 Gruwyn_2025臺北藝穗節 2025TFF
棚內人劇團《葛萊茵奧普》
演出設計別具巧思,觀眾一入座便能在桌上找到信封,裡面有面試者資料與觀察報告。這份報告將演出分為四個段落,如同導聆般提供重點,讓觀眾在欣賞時能有所依循。
段落依序展開:新生的片刻、中年的剖析、少年的面試、狗狗的最終。若依循觀察提示,能更清楚看見各章節的線索。我會建議,觀察報告可以在覺得看不懂時再偷看,先用自己的能耐去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樣也能增添觀演的樂趣。
現場的空間運用十分突出:門的開闔、雪花的飄落、告示牌的展示,都營造出鮮明氛圍。接近尾聲時,甚至還出現觀眾入場的小插曲,成為這場演出的特別記憶。
整體而言,這是一個帶有結構安排並留有詮釋空間的作品。觀眾既可以依循觀察重點理解故事,也能自由拼湊線索,找到屬於自己的連結與感受。
<= 以上 with ChatGPT, 純推文, 無負面詞彙, 偷偷加入建議先猜, 猜不出來在看觀察報告
這場演出不算差,但我覺得執行上有些問題。
一坐下,桌上就有信封,裡面有兩份文件:一份是面試者資料,另一份是觀察報告。前者還好,後者卻讓我覺得演出的設計顯得鬆散。觀察報告分成四個段落,甚至列出觀察重點,像是一種「演前導聆」。或許是希望觀眾能掌握接下來的亮點,但問題在於:它太方便了,方便到演出本身反而失去驚喜。因為演出的內容幾乎就是報告的重複,甚至不如報告來得有想像空間。
第一段落「觀察新生」,我本來想像的是生命睜眼的瞬間,卻只看到破開羊水的過程。第二段落「房東自述」,焦點放在是否吃藥,但身為房東,真正該在意的其實是是否擾鄰或堆積垃圾。第三段落「少年面試」,以為會深入少年內心,結果卻透過寵物溝通來說明狗的下落。第四段落「狗的新生」,讓我懷疑整齣戲的核心是不是在這隻名為「葛萊茵奧普」的狗。
如果依照觀察報告的提示,也許能理解每段要看什麼、想什麼;但單純就演出本身,我無法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安排人物。如果核心是狗,何必再安插這麼多角色?這讓我懷疑,編劇是否仗著觀察報告來補足劇情邏輯,甚至任意跳躍段落。觀眾因為有「觀察重點」可循,就不會太質疑這些情節的空洞。
或許這樣的設計若能帶來「恍然大悟」的效果,還算成立。但如果只是方便創作者書寫,那反而掩蓋了故事該有的推進。或許更好的做法是:觀眾在「看不懂時」才可以翻閱報告,或於演後再拿到,讓他們回頭思索剛剛發生的情節。
至於段落本身:初生並不特別可愛,反倒突顯房東的焦慮;面試揭示了狗的處境;新生則接近謝幕時,還插入一段插曲——有位觀眾遲到,站在樓梯上遲遲未能入座,最後才被工作人員安排進場。說實話,那一幕比正戲更吸引我。
不過,場地的使用確實出色:門的開闔、雪花的飄落、告示牌的展示,都讓空間氛圍大大加分。
=> 以上 with ChatGPT
演的不差, 可是我覺得這演出執行有問題.
坐下後, 桌子上就有信封, 拆開來看, 可以看到兩份文件, 一個是面試者資料, 另一個則是觀察報告, 基本上分成了四個部分, 甚至還有所謂的觀察重點. 前者無妨, 後者, 我覺得他造成了演出設計上的鬆懈.
我猜, 觀察報告, 應該是想說, 給予觀眾們重點, 能知道接下來有那些可以欣賞的, 就像是演前導聆. 可是那份真的太方便了, 方便到, 我不知道我對演出, 還有那些可以期待的. 演出就跟觀察報告裡面的四個段落一模一樣. 甚至.... 我覺得他比演出更有想像空間.
第一段落, 觀察新生. 看著報告, 我想像的是生物睜開眼令人疼惜的瞬間. 但演出強調在他如何破開羊水. 第二段落, 中年人的審訊, 老實說, 吃不吃藥, 真的不是重點, 有沒有行為異常才是吧. 身為房東, 房客吃了多少藥不重要, 有沒有大麻味, 或是有沒有隨意大吼大叫擾亂社會堆積垃圾, 那才是房東所得要擔心的. 第三段落, 少年的面試, 我不懂, 故事想要我看甚麼. 本以為是要理解少年, 最後卻藉由寵物溝通, 講出了少年的狗的下落. 第四段落, 狗的新生?! 所以, 這部的重點到底是甚麼? 是在說[葛萊茵奧普], 這隻狗嗎?!
如果說, 照著觀察報告提示的重點, 或許能夠知道, 這些段落要看些甚麼, 理解些甚麼. 可是...... 單純就這個故事, 我搞不懂, 為什麼要提到這個人, 如果重點是這隻狗的話. (我覺得是因為編劇寫不出來, 所以只好用兩個人來講出, 這隻狗發生了甚麼) 如果沒有這篇觀察報告, 是否編劇會更專注在, 如何寫出一個讓人可以不用看報告就能懂得故事?! 感覺他就是仗著, 觀眾會依照觀察重點去看, 所以, 故事的重心, 他就可以隨意亂跳. 而且藉由重點去故佈疑陣, 讓觀眾不會覺得這些段落很廢, 忽視也無所謂.
我覺得這種作法, 如果能夠讓觀眾恍然大悟, 或是若有思索, 那沒甚麼問題. 可是如果只是方便書寫, 那大可不必, 因為, 細到, 感覺編導就因此而讓一些, 看不懂的情節邏輯被輕易放過. 而且, 也讓欣賞演出, 成為了一種沒有意義的行為. 是否, 讓觀眾能夠選擇, [看不懂的時候], 在翻閱手上的報告呢?! 或是事後再給予, 讓觀眾能夠回想, 去理解剛剛到底發生些甚麼.
初生, 不夠可愛. 逃出, 反而塑造了房東在關心租客的心理狀態. 面試, 倒是說明了狗狗的現狀. 新生, ...... 離謝幕還有五分鐘, 此時有一名觀眾入內, 站在樓梯上一陣子, 工作人員才終於決定讓他入座. 老實說, 我覺得那一幕比演出更精彩. 讓不讓他坐下, 那是個問題. 題外話, 利用這個地點, 真的用的滿好的. 門的開關, 雪的落下, 還有告示牌的展示.
【演出場次】2025/09/03(三)12:30
【演出時長】50分鐘, 無中場休息.
【演出地點】House of Story Wear 永續百貨 (臺北市大同區西寧北路65號3樓)
【製作團隊】
編劇|陳大展
導演|陳大展
副導演|張敬
演員|陳大展
排練助理|葉長青、吳卉綸
舞台監督|吳卉綸
製作人|蔡侑霖
執行製作|敖芷嘉、官能淨
動作設計|林維仁
舞台設計|游懷茹
舞台技術指導|邱柏元
燈光設計|廖思嘉(昆娜)|一葩火 Ittohi
燈光執行|胡家萱
燈光技術人員|葉長青、敖芷嘉、張凱棻、黃柏軒、胡家萱
音效設計|鄭欣妮
音效執行|邱萱
服化設計|鍾淳
平面設計/影像宣傳|徐紹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