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戲劇] $720_千秋場_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_2022秋季公演

$720_千秋場_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_2022秋季公演

70~90?

[王嘉明_物種起源]有兩個版本, 2019的北藝夏季公演, 組成是戲劇系學生. 2020戲劇院版本的[物種大樂園], 是由一線舞台劇演員們演出. 後者我沒看, 因為我覺得, 我沒有很有興趣這些演員的過去, wiki應該都查的到, 但是我會對學生們的過去感到好奇, 因為學生們就是來自五湖四海.

[千秋場]則正好相反, 我期待看到[一線演員們]的演出, 而不是[戲劇系學生們]的演出. 簡單說, [千秋場]在探討[未來的劇場]是甚麼, [表演跟演出], 對這些演員們, 到底算是甚麼, [戲劇相關藝文創作者], 或許對於這個話題, 可以很感到興趣, 畢竟眼前這些, 都是下一代的組成份子.

但對於我而言, 學生們的同質性太高了, 他們所思所想, 大概也就都會是那個樣子. [你們會去看戲嗎], 不會的理由, 大概也就是那一些... 比起來, 我更想知道[張家禎][張綿綿][呂名堯][李劭婕][竺定誼][蔡佾玲][崔台鎬][劉廷芳], 他們對未來劇場的想像. 這些已經在劇場裡存活了好一陣子的演員們, 也看得出來, 他們有著各自的嘗試跟成就, 他們會滿足於現狀嗎? 他們會如何挑戰? 看著後起的演員們, 他們的內心又是如何?

這場號稱有[中場休息], 雖然劇場大門打開, 可是不清場, 而且這時候在播放訪談, [徐堰鈴][于善祿][王嘉明][耿一偉][鴻鴻?][許哲彬]. 他們在暢談[劇場的未來?][如果劇場消失了?].

整場演出, 從祭台(灑盡)開始, 裝台, 演出角色千秋場(照著劇場史來), 訪談(詢問學生演出這些經典場面, 角色的最後一幕, 有怎樣的感覺, 會否願意留在劇場, 有沒有看戲習慣, 疫情的這兩年, 線上表演對她們的影響). 中場休息, 播放著師長級的訪談. 下半場我有點忘記了, 標題好像是[劇場的未來現在正發生?], 演員們爭奪發語權? 講述著她們跟表演的開端?! 最後, 就是每場不同演出者的千秋場.

我這場的是[王力瑩][劉昕], 前者是她說她怕鬼的來由, 後者是父母離婚後, 隔了十年, 她想藉由千秋場這個機會, 發一封訊息給她父親. 因為怕母親吃味, 所以當離婚後, 她斷了跟她爸爸的聯繫.

我喜歡[劉昕]那段, 無論如何, [劇場]還是應該要給人一些正面的鼓勵, 雖然我有點感冒她訊息裡寫的是[叔叔]. [王力瑩]的240, 真的太高了... 我現在才長了知識, 狀況嚴重的, 每天得打一針, 吃飯前還要再打一針.

(我朋友直覺, 這是編的劇情?! 我回他, 劇場咩, 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 相信是真的就好了, 那份感動是真的, 那就真得很不錯了, 是真是假, 真的沒那麼重要)

當[賴以恆]說出, [那時候大一時, 線上演出[杏仁豆腐心]時, 就感覺荒謬, 因為要演對手戲, 所以得要隔空做出一些荒謬的行為]. 從那句後, 我就是單純的看, 比較不太會去記憶跟比較, 因為他那段線上演出我有看, 還記的那時候印象深刻, 妖山的比較乖會記得丟出來的東西要類似, 羅斯福路的就會變魔術, 丟出來的東西明顯不一樣. 他在嫌票價貴那段, 也滿印象深刻的, 還記的[單體]看完的隔天, 我去看[吉羊公寓], 在觀眾席有看到他. 基本上, 我對會去看戲的戲劇系學生, 印象都很好.

經典段, 我比較欣賞[甘立安]的[女僕]. 這些經典, 我只看過六個, 聽過兩個. 看過的戲, 真的還是太少. (聳肩) 沒有前因沒有後果, 突然來那一段, 我真得不知該說甚麼, 有些知道前因後果, 就會覺得, 學生的演技還是不夠純熟, 少了前面的醞釀, 千秋場不夠震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