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_微光play_吉光片羽 Treasures in life_2025臺北藝穗節 2025TFF
微光play《吉光片羽》
這部戲非常好看,編導值得關注。主題聚焦隔代教養:阿嬤與孫子相依為命,阿嬤嘴上強勢卻心裡掛念。孫子二十歲生日,母親希望他搬回同住,三人生活因此交錯,隱藏的秘密逐漸揭開。母親的未婚夫則成為其中的緩衝。題材少見卻極具張力,若拍成影像也會十分動人。
導演在場面調度上細膩:角色只要「在家」就會留在舞台一隅,提醒觀眾家裡的每一句話其實誰都聽得見。這種存在感讓戲更添真實。
四位演員表現出色,角色立體鮮明。劇中反覆出現的核心,是這個家庭的人總習慣替彼此做決定。台詞中浮現的質疑「為什麼又要幫我做決定」把那份矛盾與拉鋸展現得真切動人。
日常細節同樣真實:孫子嫌阿嬤亂進房間,阿嬤立刻反擊「早餐塞在床底一個月發臭」,孫子則抱怨底片被丟掉、相機被弄壞。後段帶出攝影師微安的經歷,他最後消失在網路上,像是編劇為兒子安排的一處溫柔歸所。
整體來說,這是一齣情節紮實、角色有血有肉的作品,真誠細膩,令人回味。推薦給喜歡家庭與人際關係題材的觀眾。
=> with ChatGPT 純推文, 無負面詞彙
93
我覺得這部戲非常好看,編導都值得持續關注。或許是因為這類題材已經很久沒看到了,格外新鮮。簡單說,它是一部探討隔代教養的作品:阿嬤和孫子相依為命,阿嬤是那種嘴上不饒人的個性。這天,孫子滿二十歲,母親決定讓他搬回來與自己同住。於是,三人生活逐漸交錯,並揭開了隱藏在房間裡的秘密。母親的未婚夫(尚未公開)則成了這三人之間微妙的緩衝。這個題材若改拍成影像作品,不論短片或長片,都應該能展現強烈張力。
我特別欣賞編劇的選題。隔代教育在舞台上並不常見,這次重提,格外難得。導演的調度也很用心:若角色離開房間,演員真的走下場;但只要仍「在家」,就會待在舞台側邊或屏風之後,隱約存在。這種安排,像是暗示家庭裡的對話其實人人都有可能聽到——你以為的緩衝,或許在另一個人眼裡,反而成了傷害。幾幕中,兒子靜靜待在後方時,我甚至會想:前方的對話他到底聽到多少?聽到之後,他心裡又會有什麼感受?至於阿嬤,好像處於一種「聽到也罷、沒聽到也罷」的狀態,更添真實感。
四位演員表現都很出色。開頭雖略顯誇張或呆板,但那應該只是我還在適應、抓取角色個性的階段。隨著劇情推進,每個角色都被演活了,不僅鮮明,更有血有肉。劇中反覆出現的一個核心,是這個家庭的人都有「替別人做決定」的慣性。於是,台詞裡不斷浮現:「為什麼又要幫我做決定?讓我自己做不行嗎?」然而現實卻提醒觀眾——若真的放手,結果也未必是好的。這種拉鋸,讓人難以站隊,卻特別真切。
劇中還有許多生活化的細節:孫子嫌棄阿嬤亂進房間,阿嬤立刻反擊,拿出「早餐塞在床底一個月發臭」的舊帳;孫子則抱怨阿嬤丟掉他的底片、弄壞相機。雙方爭執看似雞毛蒜皮,卻處處暗藏傷痕與不甘,讓觀眾難以判斷誰對誰錯。這樣的場景反覆上演,真實到令人心驚。
後段還特別帶出「攝影師微安」的經歷——一個習慣拍攝風景的年輕人,後來逐漸消失在網路上。這是編劇為兒子安排的一個「好歸處」,雖然拍的多是風景照,與主線故事關聯不深,但畫面卻讓人看到他到處遊走,捕捉美好的景色。這樣的設定,像是一種補償,也是一種溫柔的出口。編劇的筆觸既不殘忍,也不全然是現實,而是介於其中,帶著極高的可信度。
看完整齣戲,心中浮現的不是單一的悲傷或希望,而是一種複雜卻真實的餘韻。或許正因為如此,我才會覺得這是目前在藝穗節看到最好看的一部。情節紮實、角色立體,讓人看得非常滿足。
=> 以上 with ChatGPT
我覺得, 這部[非常好看], 編導值得多加關注. 當然, 也有可能是因為這題材好久沒看到了, 很新鮮. 簡單說, 這是一部有關於隔代教養的主題, 阿嬤跟孫子相依為命, 阿嬤是那種嘴上不饒人的個性. 這天, 孫子要二十歲了, 媽媽讓小孩過去跟她一起住. 然後, 她們發現了藏在小孩房間的秘密. 而媽媽的未婚夫(尚未公開), 則成了這三個人之間的緩衝. 這部, 拍成影片(短片或長片), 應該有所張力.
編劇, 我可能是讚美他選的題材, 這種隔代教育, 真的很久沒看到了(若有恕我孤陋寡聞). 我還滿喜歡導演的調度, 如果不在房間, 他是真的讓演員走出去. 而當他還在這個房子, 他是讓演員待在場上的側台或屏風?後? 我很喜歡這個設計. 有點是家庭裡的對話, 實際上, 是每個待在家裡的人都有可能聽到, 你以為的緩衝, 可能對另一個人而言是傷害. (這有點超譯, 但有幾幕, 兒子在後面待機時, 我真的有在想, 前面的對話, 兒子(腳色)是否有聽到, 聽到他心中作何感想, 阿嬤(腳色)應該是處於那種, 有聽到沒聽到都無所謂)
我覺得這四個演員, 都演得很好. 可能開頭有點誇張, 有點不顯眼, 有點浩呆(那應該是我還在抓取腳色個性). 但我覺得他們有演活那些腳色, 或著編演形塑腳色的很成功阿, 每個腳色都有血有肉. 就像劇中反覆的, 這個家族的人, 都有種慣性, 習慣幫別人做出決定, 所以頻頻(可能有錯)在劇中釋放出: 你為什麼又要幫我做決定, 讓我自己做不行嗎? 但此時, 現實的狀況, 卻又似乎提醒著觀眾認清, 似乎真的讓他做決定不見得好.
透露些劇情好了, 孫子嫌棄阿嬤會進他房間, 阿嬤直接舉例, 孫子曾經把早餐塞在床底下一個月!! 發臭. 但孫子說, 阿嬤丟了他的底片鬧壞他的相機. 阿嬤(應該), 就嗆說: 誰叫你不整理, 讓我不省心. 諸如此類, 很順暢邏輯, 讓人難分對錯的情境很常上演著. 是孩子瘋了, 還是, 媽媽當初真的造成了小孩的陰影, 想要解決一切?!
微安, 一個習慣拍攝風景畫的攝影師, 某段時間後, 他消失在網路上了說...... (印象大概. 能理解, 是在講述孫子的成就, 但因為有點被劇情驚喜到, 所以比較沒有注意這個末節的地方) 劇中, 應該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 過得好好的. 說編劇殘忍, 但又未必, 說現實, 那也未必. 但編劇描述的這一切, 對我而言, 可信度真的很高. 總之看完, 就覺得這是目前看到最好看的一部. 看得很滿足.
【演出場次】2025/08/24(日)19:00
【演出時長】72分鐘, 無中場休息.
【演出地點】剝皮寮歷史街區-廣州街151號&153號&155號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73巷)
【製作團隊】
製作團隊/微光Play團
編劇/邱彥群
導演/陳佳琳
演員/蔡舜翔、藍孟婷、周浩佑、黃鈺善
音效設計/羅健誠
行政協力/林恩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