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的最後一天_台大戲劇系_暑期劇展
台大的同學們, 能不能有個習慣: 一定要做節目單阿!!!
那個愛財的警察, 我覺得他演的還不錯, 既貪又膽怯, 但是, 我不知道他是誰啊? 莫非, 當初在莎士比亞, 我也覺得他演的不錯, 但是... 鑒於分不出來是誰, 我真的已經忘了有否看過他演出了說.
這場導演是失敗的, 既想表達會客電話, 又想讓畫面不要那麼冷清, 所以兩人交談, 開頭一定是互講電話, 中間是跑到桌子處對話, 結尾一定要在跑去講電話; 頻繁的換景, 真的很打斷思緒. 兩人之間, 要有隔閡還是不要有隔閡, 一開始就要想好.
恩, 這導演做了沒有必要的事情, 這群是學生, 不需要考驗他們在黑暗中換景. [不過, 台大這個劇場, 真的是破的可以...]
這場編劇是失敗的, 死刑犯的苦苦掙扎, 沒有被劇情堆積出來, 好朋友, 女兒, 法務, 妻子, 貪警, 室友, 母親; 我知道, 這個死刑犯是有小孩, 但是他為何被判死刑不清楚, 有房貸, 房子在妻子名下, 兩人離婚已經成功, 女兒要改名改姓, 媽媽欠了妻子四十萬. 劇中苦苦哀求想看女兒, 想給女兒保持印象, 而妻子已經讓女兒忘了爸爸, 媽媽給他看了女兒的錄影....
恩, 這編劇對自己太好, 一點都沒有最後一天, 這明明很多天的事情; 沒有讓我感覺到死刑犯的無奈或是解脫, 根本上頗失敗.
這場的演員, 以我的低標而言, 只有兩個是傑出的, 其他的就點點點點了, 不過得要怪罪於導演, 倒底是要讓它們隔著電話, 還是可以互相接近?? 是要讓演員意識到觀眾與否?!
來看這場, 其實是因為[蕭新亭]還有演員L; 這兩個人對比度其實很強, 都是在[全景賦格]開始注意, 然後兩個人的發展, 產生了戲劇化的不同, 前者, 演得越來越亮眼, 甚至跑去TVB當旅遊節目主持人, 後者, 我知道他生病了, 整體狀況, 似乎少了所謂的霸氣跟自信; 第一次看到他們兩人, 我會覺得L比較亮眼, 然後就是逐漸地對調了...
以一個觀眾, 能夠慢慢回憶起演員的成長, 那真的有很意思; 看著一顆新星, 從耀眼到灰暗, 或許最終終歸落下, 但那也畢竟是人生. 沒有進步就是退步, 尤其這是一個老兵不死, 新浪一波接一波, 蜂擁而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