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_碩劇團 ShuoTheaterGroup_薛丁格有兩隻貓 Schrödinger Had Two Cats_2025臺北藝穗節 2025TFF
碩劇團《薛丁格有兩隻貓》
這部作品以「薛丁格的貓」為核心概念,營造出真假難辨的戲劇張力。男主角對屍體來源的描述極富想像空間,讓觀眾在真實與虛構之間不斷游移。他的表演既細膩又充滿說服力,讓我一度相信眼真的是一名登山者服下冬眠草後留下的軀殼。
隨著劇情推進,男女主角的互動逐漸展開。從身份的探索到彼此關係的追問,對話中不斷浮現「何者為真」的討論。姐姐或妹妹的存在、逃兵或意外的過去,都保持在曖昧的邊界,像是兩種狀態同時並存,帶來更多詮釋的可能。
劇中運用聲音營造氛圍:那聲響或許是真實的戰火,但也可能是幻聽,舞台始終籠罩在未明的懸疑感之中。這樣的設計,不僅加深了觀眾的沉浸,也讓整體氛圍更具詩意與哲思。若你對分辨舞台上的真假、探問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或相信兩者能同時存在,這部作品值得一看。
=> 以上 with ChatGPT 純推文, 無負面詞彙
我看完這部戲時其實有點摸不著頭緒,後來和友人討論才釐清一些思路。大致上,我認為它的主題是「薛丁格的貓」:在沒有被揭曉前,我們無法確定角色的真實狀態,因此兩種狀態可以同時存在。
前半段最吸引我的是男主角「唬爛屍體來源」的橋段。他的表演讓整個故事充滿張力,真假難辨的氛圍非常迷人。屍體究竟是真實存在,還是只是想像堆砌?導演也刻意不讓觀眾看到,只要角色提出質疑,男主就強硬帶過,這種「曖昧」很符合薛丁格的設計。
但二十分鐘之後,劇情開始轉向兩人之間的相知相惜,女主則不斷追問男主是否是逃兵、兩人如何認識。我覺得這段顯得冗長無趣。男子是否逃兵,真的那麼重要嗎?女主看似想釐清來龍去脈,但對於她的處境來說,其實並沒有必要性。她最終的態度幾乎是不耐煩的:「反正你說了算,你要待就待吧。」這讓我覺得男主那些辯駁與回顧都不太有吸引力。
直到後來我才理解:依照男主的說法,他原本要去徵招報到,但場地被炸毀了,所以沒有完成報到,乾脆一直留在這裡,由女主供養糧食。他身上的軍裝,究竟是自己的,還是道具服裝店的衣服,也成為劇情中的爭議。無論如何,他就是因為害怕戰火而不敢出去。
整齣戲似乎要營造「真與假、逃兵與事故」的模糊狀態,兩種說法都可能成立,就像薛丁格的貓。但問題在於,不管他是因為意外還是逃避,他現在的狀態就是「逃兵」。外面若真有戰火,他也從未嘗試聯絡軍役處,而女主卻能從外面走進來,這不就代表他確實在逃避嗎?
因此演後我才會對友人說:除了開頭的登山情節,我覺得男女之間的對話很無聊。他們談姐姐或妹妹的身份,但這並不影響觀眾眼前看到的是誰;也沒有釐清姊妹對男主有什麼不同情感,所以那個問題其實不重要。至於男主的辯解,聽再多,他就是個逃兵。
若要讓這齣戲更有趣,我覺得應該讓動機更明確。比方說:女主希望男主自首(他真的逃兵),或逼他面對現實(他其實有幻覺);男主則死不承認,拿戰爭作藉口,把不願出去視為最後底線。這樣一來,外頭的炮火聲就能設計成真假難辨——或許是真實的戰爭,也可能只是幻聽。這樣的模糊才更耐人尋味。可惜演出最終卻落在小情小愛的糾纏上,反倒辜負了男演員在登山段落展現出的精采演技。
=> 以上 with ChatGPT
我看不太懂這部, 基本上, 跟友人討論, 這部的主題應該是在講薛丁格的貓, 不揭曉我們不知道她是那一種狀態, 當然可以兩個狀態都存在. 但後續我跟友人產生了異議, 我聽不太懂她所看到的. 她覺得那些是有意思的, 比方說, 現在出現在面前的, 到底是姐姐還是妹妹. 在談話中, 釐清了我的思緒.
我覺得前期, 男主在唬爛那個屍體的來源, 是有趣的. 他的表演, 讓我很享受這個故事, 跟他唬爛的過程. 是真的或假的, 屍體到底是真的屍體還是想像中的堆砌物, 這是個薛丁格的貓. (所以屍體不給看, 只要對傳聞提出疑惑他就會強硬的帶過去)
但是二十分鐘過去, 腳色們討論著他們的相知相惜, 女主論述著, 男主是否逃兵, 他們是怎麼認識, 我覺得此時, 這些話題很無趣. 男子是否逃兵, 有那麼重要嗎? 女子似乎試圖釐清他在這裡的整個經過已說明他的狀況, 但釐清這些, 似乎都沒有必要性, 因為她沒有必要性, 要讓男子脫離這個處境, 我會覺得我明顯看到女子的不耐, 反正你說了算, 你想待就待. 反正你說的不是事實. 男子說的經歷, 我滿不認真聽的.
歐歐歐歐歐歐, 我理解了, 就男子的說法, 他是因為徵招場地被炸了?! 所以他沒有完成報到, 然後就在這個場地, 被女子供養著. (他沒有否認糧食是女子帶來的). 劇情有段在爭議, 他身上的軍裝是他自己的, 還是這間道具服裝租借店所擁有的. 就劇情描述, 他是因為逃避戰爭砲火, 所以待在這裡不敢出去.
劇情想要設計的爭議, 是男子說的跟女子說的, 都可能是真實, 薛丁格的貓, 兩種狀態, 同時存在. 可是...... 無論男子沒有完成報到, 是因為他逃避或是事故, 但總之, 他現在就是[逃兵]阿. 劇中試圖用外面戰火連綿, 所以他不敢對外聯繫. 但是當女子從外面走進來, 就代表, 男子就是逃兵. 他沒有試圖聯絡軍役處阿.
難怪演完, 我是跟友人說, 除了登山, 我覺得男女的討論很無聊. 他們小到, 不夠引起我的興趣. 女子是姐姐還是妹妹, 重要嗎? 現在在聊天的, 就是眼前這個人啊. (她們沒有說明, 姊妹跟男主的不同情感, 所以實際上, 是誰一點都不重要) 男主說了老半天對自己的辯駁, 但是, 他現在就是個確實的逃兵阿, 他沒有嘗試再去報到, 心理上生理上, 他就是逃兵.
我覺得, 這部如果要有趣, 男女的動機要明確. 女生希望男生自首(他真的是逃兵)或是面對現實(他可能幻想症狀). 男生不願承認自己是逃兵, 所以他用戰爭不得已做藉口, 不願出去是他心底的底線. 炮火聲是否幻聽, 或是是否隔壁網咖傳來, 誘惑著是否真實. 說真的, 這很值得被設計. 可惜就演出, 我是覺得, 直接被講述小情小愛去了.... 辜負了男演在登山段落的精彩演技.
【演出場次】2025/09/01(一)18:30
【演出時長】75分鐘, 無中場休息.
【演出地點】二空間 (台灣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26巷6號)
【製作團隊】
導演、編劇|李季洋
故事發想|李季洋、周熙芊
演員|王華、李季洋
善良的人|周熙芊、莊硯翔
執行製作|陳又嘉
舞臺監督|吳珮瑜
導演助理|李昭昀
平面設計|鍾明倢
服裝設計|王華
妝髮設計|黃柏勲
燈音設計|李其芸、湯淯綸
燈音執行|湯淯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