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要看[杏仁豆腐心].
腦中突然閃過, 拆解戲劇演出, 其實是件有意思的構思. 以[杏仁豆腐心]而言, 其實你只能看到兩個人對談, 演員的火侯跟劇情的翻轉.
就狀況而言, 實際上, 對於舞台, 是不太需要期待, 服裝, 也可以不用太期待. 與其說突如其來, 不如說平淡自如, 才是他的主軸. (當然硬是要在女主的過往研究, 也是可以的, 但那非常態)
在週回憶, 實際上, 我的確默默拆解了這五點: 想推薦, 最好評, 想多刷, 很喜歡, 很期待. 昨天在想, 這五點能否回推到戲劇評價上. 而這五點, 有些是當下的, 有些是未來的.
靈感是突如其來, 但是要認真拆解, 那就很容易陷入迷惘. (意思就是我想了一天, 還理不清頭緒, 隱隱約約, 我知道我想表達甚麼, 但那似乎很難成體系)
你會期待《The Play That Goes Wrong 戲啊!出包惹》的舞台機關, 但是你很難期待《杏仁豆腐心》的舞台巧思, 我反倒覺得, 在排練教室的《杏仁豆腐心》, 似乎能讓觀眾更聚焦在兩個人的演出上. 舞台設計的多餘, 似乎沒有必要. 幾張桌椅, 甚至單純幾個cube那就足夠. => 其實可以拆解劇本, 去分出, 是否該期待舞台設計. 有些劇情, 舞台機關是加分的, 但很多時候, 舞台設計是否走擬真, 讓觀眾演員能夠迅速沉浸入劇本時空. 但有時候, 空台, 更能給觀眾帶來想像空間. 甚至, 有種美的意境. => 如果要評分, 全真的舞台, 絕對有80-93, 起碼四星等起跳的狀況. 但是, 若論及美感, 是否空台靠燈光, 會更有意境. 北藝畢製《我為你押韻》, 實際上, 我很喜歡他將舞台空間壓縮, 讓視覺能夠集中, 雖然浪費了舞台空間, 但是對我而言, 那樣子的設計, 讓我很聚焦. 而且也還是讓演員能夠神出鬼沒於各個角落.
寫於 25/06/12 12:52
當初這篇不發, 應該是還沒寫完. 這篇的用意, 應該是在想, 量化演出評價, 利用固定評價的方向, 去決策, 該換算到幾分. 沒發沒寫下去, 應該是沒有想法, 也很難繼續下去.
太陽跟出包, 就舞台設計而言, 誰比較好?! 出包跟杏仁豆腐, 誰的舞台設計比較好, 後者根本不給予設計空間阿.... 這三者, 是很難評比的, 這篇, 的重心, 應該是在, 你得把劇本考慮進去. 對於設計而言, 超越劇本的狀況, 是不可以被允許的. 舞台服裝音樂... 很多東西, 都不該奪走表演的光彩......... => 恩, 這篇依然未完成. 純粹留作紀念, 當初的突然想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