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閒聊] 美學

今天看了兩篇對某種策展型人物的評論。

其中一篇幾乎是在說,他在講話時完全沒做功課。明明他口中強調「少見的題材」,結果對方隨手就列出過去幾年有七到十部作品都在談這個主題。

另一篇則提到,他這種表現方式與其說是推廣,倒不如說在勸退。用詞太過高高在上,根本不是說給一般觀眾聽的,更像是在對評審圈內人表態。而且觀眾花時間到場,講者竟然連放映的影片都沒先看過一遍,現場還驚訝片子怎麼那麼短。

當然,這些都只是別人的觀點,我也沒有特別去求證。

只是看著看著,會有一種感覺:有些地方的人,真的很擅長把觀眾的耐性消磨殆盡。

更有意思的是,總有一群人,熱衷於把這種折磨觀眾的作風捧成瑰寶。好像只要姿態漂亮,就算票房全都散了,也能收穫一片掌聲。

<= 以上 with ChatGPT

今天, 看到了兩篇關於某個策展人的評價.

一個, 等於是在說, 他在亂說話.

他根本沒有在看台灣的演出, 他說少見的, 但那個人列了這幾年, 起碼有七到十部以上有這個主題.

另一個, 在說, 他這樣的風格, 不是在推票, 而是在勸退.

太高大上的用詞, 與其說是在講給觀眾聽, 還不如說要講給評審聽.

而且, 觀眾花時間來, 竟然講者連影片都沒有先看過一遍, 當下訝異怎麼影片會那麼短.

我說, (這不代表真實, 因為我沒有認真求證)

美術館的策展人, 把他們的觀眾群都給嚇跑了.

莫名的, 就有一派人, 把那些玩殘觀眾的人, 捧來當瑰寶. 

(讚, 雖然我玩殘票房, 但是這些人會把我捧得高高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