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_師大表藝_大小姐壞掉的那一夜_蔡詠恩 X 張簡文欣 畢業製作
75
朋友圈幾乎一致好評,小圈圈內也多給出讚賞,唯有我……持保留態度。
簡單說,我覺得這部作品沒有真正抓到「八點檔」的精髓。我欣賞他們努力說台語,也欣賞歌舞的呈現,無論是歌聲或肢體都有相當水準。但整體劇情對我而言偏向「硬轉折」與「為演而演」,角色動機不夠清楚,轉變來得太突然,久了便讓人疲憊。
最穩定的角色反而是 Mary——戲份最少,但個性一致。女主角的反覆情緒可以歸因於她「壞掉的大小姐」設定,腦袋隨時一抽就陰晴不定;但男主角呢?我始終無法理解他的掙扎與衝突有多深。他在階級、慾望、道德之間的拉扯幾乎未被凸顯,情緒轉折也不夠有說服力。
我甚至想,如果換成《我為你押韻》的徐祥竣和陳冠甫來演,或許歌舞表現會略遜,但角色動機應該會更清楚——不論是用色瞇瞇的態度看大小姐,還是慌張地向未婚妻交代,他們會讓我們知道這角色「想幹嘛」。
附帶一提,我其實蠻喜歡他們這次的台語表現。整體來說是那種我幾乎可以不用看字幕、就能自然理解的程度。除了其中兩個詞的發音讓我稍微愣了一下之外,其他部分都清楚傳達了角色情緒與語意,聽起來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如果要挑剔的話,大概就是「氣口」(khuì-kháu)這方面,還沒到像《勸世三姊妹》那樣的純熟與情緒張力——後者那種語氣本身就能把場面撐起來的強度,這裡則還差一點點火候。不過對於學生製作來說,這樣的掌握已經是相當不錯的表現了。
後來聽說這部是改編自斯特林德貝里的《茱莉小姐》,我才稍微調整了觀點。確實,若從原著來看,他們的改編有其對應:階級、信仰、壓抑、崩壞,都有鋪陳。只是對我來說,劇本雖保留了原作的框架與悲劇軌跡,但未能讓角色的情緒推進自然成立,導致舞台上的行為看起來像是「為了劇情發展」而存在,而不是因角色內在狀態使然。
像「撒鹽」那場戲,非常嗨,氣氛炸開,但整體仍缺少能跨越那條臨界線的推力。情緒一度高漲,卻又迅速回落,反覆之間,難以累積出真正的爆發感。
起初我以為是編導太乖。他們嘗試操作八點檔語言,卻少了那股「台式惡趣味」的瘋勁。友人甚至說,好遺憾沒看到像《黃金人生》那樣的精彩荒謬。這版本比較像是以八點檔的表皮,呈現一齣比較克制的心理劇,但戲劇性反而因此顯得疲弱,甚至像在拖時間。
也許問題在「在地化」上出現了某種錯位。當我們在台灣看到「企業大小姐 × 管家 × 未婚妻女僕」這樣的配置時,難免會聯想到台式八點檔裡那種充滿惡趣味的戲劇張力與情慾糾葛。但實際上,他們所參照的是十九世紀瑞典莊園中,貴族家庭廚房裡的一場隱密情變。《茱莉小姐》的原作劇情其實不荒誕,反而極端自然、內斂地描寫慾望如何腐蝕人心。但在這個八點檔式樣包裝下,角色心理的精細層次反而變得模糊,容易被觀眾誤解為「做效果」、「搞氣氛」。
舞台上基本上只有兩位角色,走位略顯乾淨,甚至略顯單調。男主角的個性偏「乖」,讓我覺得他在台詞上的某些推進有點「嘴軟」,少了那種「皮到讓人牙癢癢」的挑釁感。
不過也有一位朋友(一號友人)因故二刷,她說感受和首演差很多,覺得演員的狀態明顯提升,很多細節也變得更流暢、準確。也許我真的太早看,剛好卡在演員還沒熱開的階段?
但另一位朋友(二號友人)看的應該是跟我同一場,卻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她本身對瑞典劇作家斯特林德貝里與自然主義戲劇相當熟悉,在她的角度來看,角色這樣的轉折並不會被視為「不合理」,因為她認為大師之作,腳色是合情合理的。
總的來說,我無法說演員演得不好,回想起來,他們確實在努力呈現角色的潛意識和掙扎。但我無法被說服:他們之間的情感地位與行動動機,到底在哪裡?我更常感覺到「這裡應該來一段激烈戲」、「這裡應該衝突升溫」,卻不太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劇本的安排和表現皆忠實於原作,但轉化成八點檔語彙後,未必能讓所有觀眾順利接軌。我不能否定這齣戲的努力,也承認我的感受屬於少數意見,畢竟我看到的同溫層,是一面倒的正評。
=> 以上 with ChatGPT
朋友圈, 一致好評, 小圈圈, 持保留態度. 我個人, 恩...... 簡單說, 我覺得這部沒有抓到八點檔的精髓, 我很欣賞, 他們很努力想要說臺語. 也很欣賞, 他們的歌舞, 無論是歌聲或是舞蹈.
但我總覺得劇情很硬來, 身為八點檔, 硬幹是趣味, 但這部很給我, 不知道為了甚麼而要硬轉折, 有點為了演而演, 腳色缺乏動機.
腳色裡最好的是Mary, 因為她的戲份最少, 所以個性非常的一致. 但無論是女主或是男主, 我總覺得他們的個性很隨興, 一秒變臉我覺得OK, 可是不知為何要變, 這久了就會讓我疲憊. 女主還可以說個性設定她就是個[壞掉的大小姐], 所以隨時腦一抽, 就陰晴不定.
可是男主呢?! 看了老半天, 我始終不懂, 他有多衝破禁忌跟掙扎. 我會覺得, 如果換成[我為你押韻]的徐祥竣和陳冠甫, 或許歌舞不好, 但起碼我能看到腳色動機. 他們可能會用色瞇瞇的態度, 看著大小姐的色誘, 炫耀態度或是慌恐態度的對著自己未婚妻述說.
演後, 某位大師說, 因為她們改的是[茱蒂小姐], 能體會到他們改得很到位, 階級, 信仰, 都有在闡述. 但感覺好像沒有突破一個臨界點, 瘋癲到了一個限度後, 就又掉了下去, 如此反覆. 所以[撒鹽]真的很嗨, 但除此之外, 好像就都差了那麼一點點.
起初我覺得是編導太乖, 他們試圖使用八點檔, 但少了那種台式八點檔獨有的惡趣味. (友人說, 他好遺憾沒看到[黃金人生]) 我總覺得, 為了八點檔式的戲劇性, 導致劇情為轉而轉, 很給人在拖延時間的感覺.
不過, 當知道這部是改編自[茱蒂小姐]後, 我的觀感有稍微改變, 我覺得是[在地化]的問題. 簡單說, 莊園, 大小姐, 管家, 未婚妻女僕. 大概能理解, 這部戲在講述的是階層跟信仰. 但是, 當我看到的是大小姐跟管家, 台式八點檔, 我想到的就是惡趣味. (我得說, 當知道而且查過[茱蒂小姐]的原始內容後, 對[大小姐壞掉]的很多部分, 我能理解為何如此安排, 而非猜測設計這些橋段是為了搞笑)
我會覺得, 因為基本上就是兩個人在場上, 所以走位有點乾, 印象可能滿容易重複的. 我總覺得男主角的個性很乖, 導致很多話, 我會覺得他說起來有點嘴軟, 沒有那種皮到讓人很得牙癢癢的態度.
但我看到友人的評價是說, 因故二刷, 她覺得很多地方跟昨天不太相同. (所以是否是因為我看的是首演, 演員們還沒熱機好?) 但印象友人看得跟我同一場, 她就極度稱讚. (不過看她的語氣, 她很清楚瑞典劇作家奧古斯特‧斯特林德貝里, 自然主義戲劇的代表之作, 她覺得腳色設定怎麼可能不合理)
我不能說, 男演員, 演的有問題, 此刻回想, 他都有把表情跟潛意識表現出來, 但對我而言, 我總不能理解, 男女主角的地位情感關聯. 我會覺得是為了八點檔而硬幹, 而不是因為情緒到了所以行動.
劇情設定在 19 世紀 1880 年代的瑞典,一個仲夏夜翌日的廚房裡。整晚的戲劇張力集中在伯爵的女兒茱蒂與有未婚妻的男管家讓之間,兩人從跳舞、挑逗、談夢想,到發生親密關係並計畫私奔開旅館,最終因幻想破滅而走向悲劇,茱蒂選擇自我毀滅作結。
得說, 基本上劇情都照著原始劇本走. 但原始劇本的大綱給我的感想, 就是個精彩的自然發展的情節. 可是眼前這場, 給我的感想, 就是沒有抓到八點檔的精髓, 腳色為了情節而任意更動個性. 但我得反覆強調, 就我看到的同溫層, 是一致好評, 沒有這樣子的說法.
附加, 我覺得他們的台語很棒, 基本上是屬於我不用看字幕的那種, 除了兩個詞, 我覺得發音怪怪的, 其他都很輕鬆能理解他們想表達的意思. 不過氣口 khuì‑kháu, 還是不及[勸世三姊妹].
【演出場次】2025/07/26(六)14:35
【演出時長】110分鐘, 無中場休息.
【演出地點】永安藝文館(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156-1號)
【製作團隊】
【指導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指導教授】
梁志民教授
湯發凱助理教授
【演員】
張簡文欣 飾 莊家豪
高儀庭 飾 朱美麗
楊欣純 飾 Mary
【特別演出】
小提琴:伍暘
A&D召喚:蔡詠恩
演職人員名單
【設計暨技術團隊】
編劇:杜加利
導演:蔡詠恩
作曲:伍暘
編曲:伍暘
編舞:姚靜婷、劉云
臺語指導:梁芳毓、林世偉
舞臺監督:蔡詠恩
舞臺設計:潘翰文
燈光設計:呂沅澤
音場設計:沈冠維
音響技術執行:李孝敏
影像設計:張簡文欣、蔡詠恩
服裝設計:蔡詠恩
道具設計:蔡詠恩
平面設計:蔡詠恩、張靜蓉
導演助理:陳振權
音樂助理:吳宛儒
排練助理:陳欣妤
【行政團隊】
執行製作:周崇洋
行銷策劃:張靜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