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_隨興工作室_黑暗組織來襲!德拉瑪戰隊卻只剩三個人?
其實我很少看喜劇,自認反應沒有特別快,而喜劇究竟是否「對頻」,真的影響很大。有時候,我甚至是靠現場觀眾的反應,才意識到「喔,原來這裡是笑點」。那種被現場的歡樂氛圍帶動,才開始反芻「為什麼這裡會好笑」的經驗,對我來說很常見。
總覺得近年即興劇特別興盛:老牌的勇氣即興、新生一號、北部綜藝,去年藝穗節還有因帕弗蘭德。稍微認真去查一下,才發現其實不少即興劇團都有定期演出,檯面上活躍的,大概有三到五個團吧。
這是我第三次看德拉瑪戰隊:從2022藝穗節一張375元的票,到2023南村800元,一直到這場南村破千,票價的增長真的是很迅速。就這次的演出來說,我覺得票價破千其實蠻尷尬的——那不是一個可以輕易下手的金額,也是一個會讓觀眾自然對演出品質期待更高的價位。
因為是即興劇,我並沒有特意記下演出的內容。依照以往經驗,這種劇種感受遠比邏輯重要。要是太執著於結構和精密度,往往會失望——它本來就很難做到縝密,反倒比較依賴靈光乍現的驚喜。
大體來說,這場演出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真的笑得蠻開心的,其餘時間,我應該就是無表情地看著。腦海裡不斷浮現的念頭是:如果票價是四百,我應該會給不錯的評價,但破千,總覺得理應要有更超值的表演效果才對。
我忽然想起高大製作人的一句話:「單人演出,為什麼不能破千?燈光、舞台設計,樣樣都值那個價。」當初聽到就很想頂他一句:如果是林子恆,破一千五我都甘願買,但若是名不見經傳的人,單人演出開破千,會不會有點太誇張。
我一直覺得票價訂定本身就是一門技術。能調漲不是本事,漲了還能賣完,才是。平平都是喜劇演員,有人可以把大巨蛋賣到完售,也有人得從卡米地大廳縮到小廳。
就即興劇而言,我認為它本來就是一種很難漲價的劇種。因為它無法保證每一場都是最佳狀態,甚至可以說,它本來就有一定機率會不好看。再多的練習,少了那份天賜的靈光,或是現場氣氛的推升,真的很難說啊。
=> 以上 with ChatGPT
其實我很少看喜劇, 我反應沒有很快, 而喜劇是否對頻, 那真的很重要. 有時候, 其實我是靠現場觀眾的反應, 才知道原來這個很好笑, 現場的歡樂氛圍, 讓我開始思考這為何是個笑點.
總覺得最近的即興劇好興盛, 老牌的勇氣即興, 新生一號, 北部綜藝, 去年藝穗的因帕弗蘭德. 認真的去查詢, 某些即興劇劇團, 實際上都是定期有演出, 檯面上活躍的, 可能有三到五個吧?!
這是我第三次看, 德拉瑪戰隊: 從2022藝穗的$375, 2023南村的$800, 一直到這場南村的一千. 票價的增長真是快速. 以這場演出而言, 我覺得在票價訂價上, 破千很尷尬, 那不是個可輕易消費的金額, 更是個會讓人很期待演出品質的價位.
因為是即興劇, 我沒有特意去記演出內容, 依照過往經驗, 這種劇種, 感受比較重要, 太注重邏輯, 會很失望, 畢竟他很難縝密, 而比較容易有靈光一現的閃光.
大抵來說, 三分之一, 應該笑的還滿開心的, 其餘時間, 應該有點無表情狀態吧. 腦海很容易反覆想的, 就是如果四百, 我可能可以給好評. 但是破千, 我覺得那得要有更超值的表演效果.
我想到高大製作人的名言: 單人演出, 為什麼不能破千, 燈光舞台設計, 樣樣都值那個價. 我心中很想頂他. 如果是林子恆, 破一千五我都買, 名不見經傳, 你單人開破千, 會不會很誇張.
我覺得票價定價, 本身就有其技術性, 能漲價不是本事, 漲了還能賣完才是. 平平是喜劇演員, 有能把大巨蛋完售的, 也有得從卡米地大廳移到小廳的.
即興劇, 我覺得是個很難漲價的劇種, 因為他很難保證, 每次都是最佳演出. 他其實有機率, 很難看. 畢竟, 再多的練習, 少了天賜的靈光一現, 或是現場氣氛的推升, 真的很難說阿.
題外話: 我笨, 在查演員名單的時候, 發現劇團粉絲頁上面就有八折優惠碼, 我還笨笨的買原價......
【演出場次】2025/07/13(日)16:00
【演出時長】70分鐘, 無中場休息.
【演出地點】PLAYground 南村劇場(台北市信義區松勤街56號)
【製作團隊】
製 作 人︱陳靜怡
導 演︱陳靜怡
演 員︱黃柏銓、楊婕渝、陳仕瀚、徐梓侑、張家嘉、吳 優、喜劇特急(紀柔安、王婷嫻)
燈光設計︱莊哲緯
音樂音效設計︱林子傑
服裝設計︱陳靖雅
平面設計︱莊秉恩
行銷宣傳︱林沐澄
宣傳企劃︱吳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